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是產業發展的重要目標。如何答好省委提出的“47問”,破解高耗能產業困局?安徽從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優化升級入手,加快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培育,拓寬可再生能源應用場景,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底色。

為發展綠色生產力,破解高耗能產業發展困局,省發展改革委在深入分析研判我省六大高耗能行業用能現狀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水泥、鋼鐵、化工等傳統產業節能降碳升級改造,加快設備更新,推廣清潔能源,并統籌安排1.5億元資金以“政府出錢、企業體檢”的方式對全省755家重點企業開展“一企一策”節能降碳診斷和升級改造,預計可節約813萬噸標煤。

安徽省發展改革委環資處副處長周強

完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和碳排放評價管理制度,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上馬,以園區為載體,探索推廣一站式綜合能源服務,拓展風電、光伏發電利用場景,助力綠色轉型。

面對當前存在的高耗能、高排放困境,以馬鋼、銅陵有色、安慶石化為代表的一批重點企業正以節能低碳實際行動,答好創新之問,乘著新型工業化的東風,淘汰落后工藝,加快“智改數轉”,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記者在銅陵有色金冠銅業公司看到,企業聚焦生產過程中低溫余熱浪費、固廢危廢處置難等問題,針對性實施了低溫余熱發電、固廢循環利用等一批節能環保項目,每年節約天然氣350萬立方米,同時從冶煉廢棄物中回收提取的金、銀等貴金屬,每年還能額外創造100億元以上的產值。

銅陵有色金冠銅業分公司科技創新部科研管理科科長陳秋

重點加強對冶煉廢渣、煙塵、廢酸中有價元素的高效回收技術研究,目前我們冶煉系統各工序能效水平均優于工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實現了資源的“吃干榨盡”,變廢為寶。

瞄準碳排放強度和總量雙控目標,怎樣以產業“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除了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安徽正進一步落實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行動,從資源循環利用、綠色制造標桿升級等6個方面制定重點落實舉措,進一步擦亮安徽制造“綠字招牌”。在江汽集團新港生產制造基地,負責能源管理工作的王兵正忙著對他們的能源管理系統進行升級,利用數字技術,實時監測各個生產區域的用水、用電,以及環境監測等系統數據,自動計算能耗最優解,并以“零碳工廠”建設為突破口,擴大分布式光伏建設規模,提高綠電使用占比,從而解決長期困擾他們的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過高的問題。

江汽集團商用車制造事業部能源管理業務主管王兵

目前我們公司已經建設有14MW的光伏,發電一年大概是1400多萬度電,占我們園區用電的30%,單臺(車)能源消耗同比下降了百分之九點幾,碳排放也下降了15%。

與此同時,為答好創新之問,沿著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路徑,安徽還加快培育壯大光儲、氫能、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新興產業,超前布局量子科技、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新賽道,不斷做大綠色增量。今年以來,全省新增國家級綠色工廠73家、綠色工業園區7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1家,總數位居全國前列,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6.8%,290多家企業根據節能降碳診斷報告,實施了750多個升級改造項目,節約標煤超過176萬噸。

編輯:徐鵬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