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110千伏湯泉變電站1號接地站用變三相相序相位正確”的匯報發出,標志著110千伏湯泉智能變電站準確無誤完成投運送電。國網廬江縣供電公司青年員工以“實、新、細、勤”的工作作風,全面夯實核心業務回歸基礎,為新型電網建設保駕護航。
110千伏湯泉變電站航拍(國網廬江縣供電公司供圖)
精細驗收助力青年成長
“驗收就像醫生給病人做檢查,必須認真細致,不能漏掉任何細節!鼻嗄陠T工們在班長教誨下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作為區域電網的重要樞紐,110千伏湯泉變電站對驗收工作提出更高要求。自湯泉變驗收以來,國網廬江縣供電公司成立檢修青年驗收小組,依據青年專業特長和工作經驗實行分片包干制,全流程把控關鍵環節、重要節點與新技術突破,這種模式大大提高驗收質效,并幫助青年員工掌握核心技術。同時,積極實施“三查三驗”機制,查設計圖紙與現場施工一致性、查設備參數與標準規范符合性、查系統聯動與保護邏輯正確性;同步開展單體試驗、整組傳動和帶負荷驗證。
青年驗收小組在處理缺陷(國網廬江縣供電公司供圖)
4月17日,驗收小組發現“線路5零序電流互感器一次側接反”的問題,若不及時修正,可能導致保護裝置誤判故障位置,影響電網安全。驗收小組立即組織研討、分析原因,并通過測量零序電壓與電流的相位關系,確認問題所在,并迅速調整接線,確保保護邏輯正確可靠。
截至5月6日,驗收小組累計排查并整改設備安裝工藝、接線錯誤等102項問題,實現站內設備與主站協同能力,將站內1297個遙信、80個遙控、193個遙測全接入主站,保證變電站“零隱患”投運。
“三個首次”推動“數智化”轉型
110千伏湯泉變電站創新應用三大關鍵技術,豐富縣域電網智能化建設。首次部署保信子站系統,通過集成故障錄波、保護信息管理等功能,實現站內保護裝置數據秒級上傳至主站,湯泉變已完成與地調主站的103規約通信測試,將故障研判效率提升60%。首次采用并聯型直流電源系統,與以往的串聯型不同,將電源模塊并聯連接,獨立輸出至公共母線,單模塊故障不影響系統運行,并具備“即插即用”擴展功能,供電可靠性達99.99%。首次使用SF6/N2混合氣體作為GIS絕緣氣體,將40%的SF6與60%的N2混合氣體代替純SF6,在保證絕緣性的同時,站內溫室氣體排放減少50%。
在推進“三個首次”創新技術落地的過程中,針對縣級供電公司對驗收智能站的經驗不足的實際情況,國網廬江縣供電公司與國網合肥供電公司試驗班、保護班等多個班組協同合作。構建“1+N”滾動幫扶體系,一名專家全程駐站督導,N個專業組按需進駐,為三項創新技術的成功應用提供了堅實保障。
青年驗收小組在查看GIS設備氣體壓力(國網廬江縣供電公司供圖)
國網廬江縣供電公司以110千伏湯泉變電站的投運工作為契機,推動青年員工在重點工程中磨練,在攻堅克難中成長,牢牢掌握核心業務。同時,創新技術應用為廬江電網“數智化”轉型注入強勁動能,為供電可靠性提升提供堅實保障。(崔玉妹 李梁緣)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