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合肥11月15日消息(記者 劉浩)“通過產業鏈供應鏈黨委的牽線搭橋,我們與廣東省清遠市企業開展跨區域合作,由他們直接提供臭鱖魚原材料,保障了品質與供應穩定性。”黃山徽韻臭鱖魚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說,徽州臭鱖魚產業鏈供應鏈黨委是我們的“娘家人”,幫我們解決了許多棘手問題。
前不久,在徽州臭鱖魚產業鏈供應鏈黨委的幫助下,黃山徽韻臭鱖魚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一行赴廣東省,與清遠市供誠漁業有限公司簽訂訂單養殖協議,有效解決了供應端薄弱環節。
黃山市是“中國臭鱖魚之鄉”,現有臭鱖魚加工主體100余家,年加工量近6萬噸,加工產值突破57億元、約占全國市場份額75%,整體帶動就業3萬余人,是全國最大的臭鱖魚加工和流通集散地。
“沒有成立產業鏈供應鏈黨委之前,大家各自為戰、缺少溝通,很容易被動陷入低價競爭的怪圈,形不成發展合力。”徽州臭鱖魚產業鏈供應鏈黨委副書記程朝勝坦言,黨委成立后,有效串聯起分散企業,為產業發展精準把脈、紓困解難。
2024年3月28日,黃山市徽州臭鱖魚產業鏈供應鏈黨委揭牌成立,61家臭鱖魚產業相關單位加入,構建集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金融監管部門以及鏈上企業為一體的組織體系,覆蓋鏈上企業黨群組織36個,選派31名黨建指導員駐企聯絡服務,做到產業發展到哪里,黨的工作覆蓋就跟進到哪里。
徽州臭鱖魚產業鏈供應鏈黨委系統梳理7大瓶頸問題,編制“一鏈一圖一冊一庫一清單一方案”成長計劃,創新政企“1+1”月度輪值,領辦了鱖魚養殖本土化技術攻堅、區域公用品牌申請、“預制冷凍臭鱖魚”行業標準制定等10余項“揭榜解題”項目,用足用好政企協同共建資源,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
針對臭鱖魚產業融資成本高問題,徽州臭鱖魚產業鏈供應鏈黨委推動舉辦“政銀保企對接會”,創新“鱖魚貸”“鱖魚保”,已簽約52戶、融資突破5億元,新增加工設備200余套、冷庫38個,惠及產業鏈上下游共同發展。
“本土養殖鱖魚,疾病防控難、水質要求高,產量品質不穩定,成為制約企業擴大規模的重要難題。”黃山市水產站站長汪勇翔說。產業鏈供應黨委穿針引線,會同科技、農業等部門聯合開展技術攻關,投放苗種近20萬尾,存活率超80%,破解養殖難題。
徽州臭鱖魚產業鏈供應鏈黨委的成立,拓寬臭鱖魚產業發展新路徑。徽州臭鱖魚產業鏈供應鏈黨委先后與福建寧德大黃魚、清新區桂花魚產業鏈黨委簽署《兩地產業鏈黨委合作框架協議》,探索“產業鏈+商協會”“產業鏈+高校”黨建共建模式,達成4個具體合作項目,促進鏈上企業交流共創。舉辦徽州臭鱖魚產業發展大會,聘請1名院士、8名教授作為特聘專家,共建鱖魚“產研院”,構建“政—產—學—研”模式,帶動了一批以川溪農漁為代表的鱖魚養殖能手,邁出了產業發展新路子。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