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亳州11月14日消息(記者徐秋韻)“這個案子,關鍵就在于那張寫有姓名和聯系方式的字條,它被遺落在出租屋一個不容易被發現的角落……”在安徽蒙城縣公安局的一間辦公室里,楊磊向我們講述起他職業生涯中經歷的驚心動魄。他語速平緩,即便是最復雜的案情,在他條分縷析、娓娓道來的敘述中,也變得脈絡清晰,畫面感十足。聽他講述,如同親臨現場,能感受到他偵查工作的縝密。

這位讓犯罪無所遁形的講述者,就是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范”“全國公安百佳刑警”榮譽獲得者、安徽蒙城縣公安局環境資源和食品藥品犯罪偵查大隊教導員——楊磊。

他二十余年如一日扎根基層、傾情奉獻,自2001年參加公安工作以來,他懷揣著對公安事業的無限忠誠與熱愛,始終奮戰在打擊犯罪、服務群眾的最前沿。今年9月3日,他受邀走上天安門觀禮臺參加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80周年”閱兵觀禮。1400余起案件的偵破,700余名犯罪嫌疑人的落網,3000余萬元經濟損失的挽回……這一串沉甸甸的數字,是他用青春與汗水為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筑起的堅實防線。

刑警本色

2008年8月,安徽蒙城立倉鎮一片玉米地旁,一輛廢棄的出租車內散發著不祥的氣息。當時在刑警大隊工作的楊磊發現,前擋風玻璃上發現疑似彈孔的裂紋,車內散發著濃重的血腥味。“我們在車后座發現了大量血跡,還有自制的槍支和金屬管。”更令心驚的是,在旁邊的玉米地里,散落著大量填充了火藥的自制爆炸物。

好奇的村民正從四面八方的小路圍攏過來,情況危急。“必須立刻轉移爆炸物!”楊磊回憶,當時條件有限,沒有專業排爆設備,但爆炸物必須趕快處理。

他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捏一把汗的決定:獨自開一輛老式普桑車,將爆炸物運往安全地帶。為了不傷及群眾,他放棄寬敞大路,專挑偏僻小道。“不敢開快,也不敢下車買水。”八月酷熱難擋,汗水像大雨澆透一樣,順著他的衣襟往下滴。當爆炸物被安全移交的那一刻,他松了一口氣。事后,同事問他怕不怕,他笑著坦言:“不怕那是傻子!誰不怕?但怕也得干!”

這起案件最終真相大白:兩名劫匪殺害司機,企圖將車身噴漆改裝為警車,偽裝后去搶劫。主犯張某五年后落入法網。已是審訊專家的楊磊臨危受命,不到一小時便攻破其心理防線,使這起沉寂多年的懸案徹底告破。

這份智慧,體現在楊磊對刑偵工作的深刻理解上。他堅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楊磊認為,審訊不僅是較量,更是教化。“即使科技能實現‘零口供定案’,我仍希望他們能真正認罪悔罪,做到‘朝聞道夕死可矣’。”他做足準備,了解嫌疑人的背景與性格,他談明法律,指出路,消滅嫌疑人的僥幸心理。

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時,楊磊身手敏捷,如獵豹般迅猛出擊,將罪犯制服。他總說:“我體格在這里,身材最魁梧,我是中堅力量,我不上誰上!”

問及從警初心,楊磊的回答樸實:“最初就是覺得警察除暴安良、伸張正義,很酷。”當他真正踏入警營,尤其是在刑偵戰線扎根后,這份樸素的初心又逐漸升華為“對黨忠誠、服務人民”的堅定信仰。

工作中的楊磊(央廣網發 亳州市公安局供圖)

淬火重生

一談起工作,楊磊總是神采飛揚。誰也想不到,這個同事們眼中的“鐵人”,會突然被病魔擊倒。

2019年8月,楊磊持續頭疼,卻因專案工作繁忙,一拖再拖。“讓我跟領導說頭疼請假,我自己都嫌丑!”直到疼痛讓他無法坐下,才被領導“命令”去檢查。

在專家問診時,楊磊突然陷入昏迷,當時就進行了搶救。他被診斷為“硬膜下血腫”,緊急進行了兩次顱腦手術。7個多小時的手術,他的命保住了,但昏迷狀態持續了半個多月。

恢復期,這個曾經魁梧的漢子,只能拖著雙腿艱難挪動。“肢體行動有障礙,說話也變得不利索,這對我是很大的打擊,我變得消沉。我怕自己變成一個‘沒有用’的人。”

至暗時刻,一束微光照亮了他。一位他曾幫助過的群眾發來信息:楊警官,看到報道上說一位警察生病了,不知道是您,您是好人,望平安。”

“那么短短一行字,我反復看了很多遍。我只是做了本職工作,卻有人這樣記掛著。”楊磊心頭涌起暖意。

隊里同事也電話聯系他:“楊哥,這個嫌疑人怎么就審不出來了?線索怎么就找不到了?”電話那頭,是戰友們一如既往的信賴。組織的需要、群眾的認可、戰友的信任,如同星火,重新點燃了他心中的信念。

“我不能放棄。”楊磊告訴自己。

在專業的指導下,他刻苦鍛煉,從最初的站立不穩,到后來能緩慢行走,再到每天步行十公里,他堅持了下來。鍛煉間隙,他還認真分析研究當前的工作,翻閱最新的法律法規和偵查案例,時刻準備著歸隊參戰。

戰士的家園永遠在戰場。2020年8月,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即將圓滿收官之際,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已成為當時形勢最為嚴峻的工作任務。楊磊得知情況后,不顧身體尚未完全康復,毅然向領導請纓參戰。從2020年到2023年,他的足跡遍布多個省市,共抓獲各類涉詐犯罪嫌疑人300余名,有力打擊了電信詐騙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

楊磊(前一)與大隊民警聯合網格員在濕地公園巡查(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守望初心

“無論大案小案,一律不能小看”,楊磊始終這樣要求自己和團隊,他嚴格依法辦案,用情用心處理每一起案件,在維護公平正義的同時,也向群眾和社會傳遞著司法溫度。

2020年底發生的“韋某被詐騙案”中,雖然直接作案者很快被抓獲,但楊磊沒有就此止步。他在梳理案件細節時發現,該案涉及的詐騙APP技術含量較高,背后很可能存在專業的制作維護團隊。“絕不能讓幕后黑手逍遙法外!”抱著這樣的信念,他帶領團隊咬住細節線索一查到底。他們奔赴多個省份,輾轉數萬公里,排查海量數據,最終查明并抓獲了研發維護涉詐APP的“技術員”。順著這條線索繼續深挖,他們又順藤摸瓜抓獲了整個團伙的“幕后金主”。經過數月的苦戰,這個專業制作百余個詐騙APP、在全國范圍內實施電信詐騙的犯罪團伙被連根拔起。

在辦理“10.16非法捕撈水產品案”和“雷某私屠濫宰案”等涉及生活習俗、手藝謀生的案件時,他堅持法理與情理并重。在判明涉案人員主觀惡性、社會危害程度的基礎上,主動關注其涉案原因、生活習俗、家庭狀況和群眾反響,既依法打擊震懾警示,又通過溫情執法進行引導教化,幫助涉案人員認識錯誤、改正行為,有效遏制了區域內此類案件的高發勢頭。

在領導眼中,楊磊是能啃硬骨頭的骨干先鋒;在同事心中,他是值得信賴的親密戰友;在妻子朱黎黎眼中,楊磊是一個善良的人。但忙碌的工作讓楊磊常常成為家庭生活的缺席者,妻子承擔了大部分的家務瑣事,父母從不給他“添活干”,兒子常常因為他一句“等爸爸回家教你”而守到深夜在書桌上打盹。

“家人的愛與支持是我前行路上最溫暖的陽光。”楊磊說,父母的理解、妻子的支持、兒子的乖巧,是他最寶貴的家庭財富,也是他能夠專心投入工作的堅強后盾和不竭動力。他也努力在工作之余抽出時間陪伴家人,哪怕只是陪父母聊聊天、幫妻子做做家務、給兒子講個故事,他都覺得無比珍貴。

從警二十余載,楊磊始終牢記初心使命,履行著保護人民安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神圣職責。他用長年累月的堅守詮釋忠誠,用日復一日的實戰踐行擔當,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不平凡的業績。他用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人民公安為人民”的錚錚誓言,讓金色盾牌在青春與奉獻中熠熠生輝。

編輯:劉暢司晨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