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聯接生產和消費、內貿和外貿。

“物盡其流”,經濟才能打通“任督二脈”,才能如活水般流動。

連南接北、承東啟西的安徽,自古就是舟車輻輳之地。如今,在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的“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任務引領下,作為中國經濟最活躍長三角地區的內陸腹地,有了更大的發展雄心:通過大力發展物流產業和樞紐經濟,成為鏈接長三角和中部地區的關鍵樞紐,進而躋身重要的樞紐經濟中心。

近年來,安徽連續出臺《安徽省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行動計劃》《構建現代物流體系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實施方案》等文件,勾勒出“物流強省”戰略的清晰發展路徑:到2027年,物流相關行業增加值達到1萬億元,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降至12%。

這樣的雄心,從一場會議上就能窺知一二。

10月28日至29日,“2025(蕪湖)樞紐經濟建設推進大會暨物流產業供需對接會”在安徽蕪湖市舉行。大會以“鏈接全球,暢達江淮——共赴樞紐經濟新時代”為主題,政府機構、行業專家、企業代表等400多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安徽樞紐經濟發展新路徑。會上,成立了安徽省物流樞紐聯盟,組織物流樞紐、物流園區、冷鏈物流基地、冷鏈集配中心以及物流設備制造商等多方開展供需對接,27家單位、13組項目簽約,總金額59億元。

正如奇瑞董事長尹同躍在會上所說的:“作為‘制造業大省’‘汽車大省’的安徽,未來也要發展成‘物流大省’‘物流強省’,成為中國物流行業的引領者。”

把地理上的區位中心優勢轉化為樞紐經濟中心,將區位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發展勝勢,安徽正朝著“物流強省”邁出堅實的步伐,步步為營、穩扎穩打把“樞紐經濟中心”的雄心和構想落到實處。

“多省通衢”的樞紐

每到過年過節,安徽的高速公路往往呈現高負荷狀態,究其原因,安徽是“多省通衢”的過路通道,更是鏈接長三角與中部地區的地理中心。

這樣的優勢區位,也正逐步轉化為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優勢。

根據《安徽省物流樞紐發展報告(2025年版)》,安徽“十四五”期間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成效顯著,初步形成了覆蓋全省、輻射全國、聯通國際的現代物流樞紐網絡。截至今年6月,安徽共有7個城市獲批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創建國家物流樞紐8家,總數位居全國前列。

在空間分布上,樞紐布局呈現沿江與內陸協同發展。沿江經濟帶集中了蕪湖、安慶、馬鞍山三個樞紐,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形成水運物流走廊;內陸樞紐則以合肥三大樞紐(陸港型、商貿服務型、生產服務型)為核心,聯動阜陽商貿服務型樞紐、蚌埠生產服務型樞紐,構建輻射皖北、皖中的陸向物流網絡。

在“區群”聯動上,安徽的各國家物流樞紐城市較好構建了“產業集群+物流樞紐”模式,不斷拓展服務腹地。

合肥陸港型樞紐實施“兩片區”聯動模式,服務廬陽經開區、新站高新區,直接輻射合肥市全域和六安、淮南等周邊城市。

合肥生產服務型樞紐服務合肥經開區的同時,還支撐合肥“芯屏汽合”的產業集群,并通過多式聯運網絡聯通全國、走向國際。

合肥商貿服務型樞紐聯動百大肥西農產品物流園,保障合肥市及周邊地區“菜籃子”,建設農產品流通“買全球、賣全國”的樞紐平臺和綠色通道。

“物流是實體經濟和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安徽現代物流產業發展,物流對經濟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鐘嵐表示,安徽正加快建設鏈接長三角和中西部地區、服務全國、面向全球的物流樞紐集群,進一步將區位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開放優勢、經濟優勢。

蕪湖作為重要樞紐城市,這些年物流和樞紐經濟發展迅速。蕪湖市市長徐志表示,將推動樞紐經濟與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加快推動“數字樞紐”建設,大力發展供應鏈管理、冷鏈物流、跨境電商等中高端業態,不斷提高綜合運輸效率、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賦能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走出“自己的步伐”

成績令人鼓舞,但問題和不足仍值得深思。在這次會議上,多位演講嘉賓指出,安徽的物流業還存在“大而不強”現象,由大到強仍有不少路要走。

奇瑞董事長尹同躍以問題導向看待安徽物流業發展,他認為,當前,安徽物流業發展效率仍待提高,物流理念還相對落后于先發地區,在綠色化等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力。“要利用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謀劃布局未來三到五年物流產業發展,全力改進弱項、補齊短板”。尹同躍表示,奇瑞專門成立了物流研究院和物流公司,就希望通過一系列技術創新和管理方式創新,提出了AIforlogistics(AI物流)理念,實現物流的提質增效。

中美物流聯合會中國區董事、總經理,中糧科工商管中心副總經理白光利認為,安徽在物流領域還沒有走出“自己的步伐”,很多都是根據上海、江蘇的“步伐”來走,應當形成自己的特點。

“在物流的跨境發展上,浙江有義烏、河南有‘中大門’;在物流龍頭企業上,鄂州有順豐、嘉興有圓通、南通有京東,安徽應牽手大型物流企業,形成跨境外循環的大通道。同時,靈活用好產業資本,培育打造屬于自己的龍頭企業。”白光利認為。

“安徽省物流樞紐、物流基地眾多,但存在散而不強現象,根本原因在于各地自行發展,沒有統一聯動,沒有打造統一的服務品牌。要想實現全域高質量發展,必須形成統一品牌,形成信息聯動、標準化、連鎖化的模式”。白光利表示。

建設樞紐經濟區

會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專家委員會主任賀登才結合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提出了他對“十五五”時期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思考。

賀登才認為,“十五五”時期,是物流強國建設的關鍵期,是物流提質降本增效的攻堅期,現代物流轉型升級的決勝期。“當前,物流的需求仍然不足,供給過剩仍是突出問題”,賀登才還提出了“十五五”現代物流發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標,他認為,要緊扣‘調結構、促改革、優環境’這九個字,做大做優經濟總量、做小做精物流成本,形成統一高效、競爭有序的物流市場。

大家都在談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那么它和發展樞紐經濟有什么關系呢?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運輸研究所物流與供應鏈研究室主任陸成云認為,發展樞紐經濟,是以供應鏈服務優化為核心抓手,創造價值、優化實體供應鏈結構,實現降成本水平,是以供需雙側融合,引導生產率合理布局,推動降成本的抓手,是物流運行體系實質性優化的底層邏輯。

會場內,嘉賓觀點激蕩智慧火花,合作協議接連簽署;會場外,公路車水馬龍,運河船舶如織。

“十五五”的美好藍圖徐徐展開。安徽,如何乘著多重國家戰略疊加的東風,從“過路通道”變成“價值樞紐”?

鐘嵐表示,下一步,將促進物流和產業深度融合,聚焦汽車、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全球布局需要,強化物流樞紐與產業集群的空間銜接、功能融合,進一步提升資源配置和組網能力,謀劃建設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樞紐經濟區,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服務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

編輯:徐鵬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