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泰縣清涼鎮樂山村村民忙著采摘油茶果(記者 包華 攝)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支持發展油茶等木本油料。這是中央一號文件連續第四年提及油茶。
作為福建省產油大縣,永泰油茶總面積突破14萬畝,每年可產油茶鮮果4萬噸。種植油茶,賺錢嗎?“每畝至少可以產生3000元收益。”福建仙品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家輝胸有成竹。
“光種油茶,一年就能給全村帶來200多萬元收入,村民人均增收2萬多元。”同安鎮西安村黨支部書記盧伯震同樣信心滿滿。
在永泰,小小油茶果正成為帶動企業增效、農民增收、鄉村煥新的“金果果”。
選良種結好果
立冬過后,位于永泰縣清涼鎮樂山村的油茶林迎來采收季,呈現出滿山果實漫山花的壯觀景象。
穿梭于油茶林間,記者注意到,不同區域油茶開花的時間并不相同,有的剛綻露花蕾,有的花瓣早已凋落!斑@片油茶林種著52個油茶品種,不同條帶種植不同品種。油茶屬于異花授粉植物,靠蟲媒授粉。同品種之間授粉,坐果率反而不如不同品種之間交叉授粉。”林家輝說。
選良種是林家輝自2010年回到老家樂山村種油茶后一直研究的事。林家輝家中五代都以種植油茶為生,但是以前老品種油茶樹平均每畝產油只有六七公斤,出籽率和含油量都偏低。
在省林科院專家的建議下,林家輝在基地內種植了“閩43”“閩48”“閩60”等閩系品種,又歷經5年時間選育出“永9”“永32”等小果油茶良種。“我們選用小果油茶品種,出籽率從傳統的60%~65%提升至70%~75%,還能更好適配永泰600米以上高海拔環境,茶油的油酸含量也相對較高。”林家輝介紹,今年基地內平均每畝產油約30公斤,每畝收益可達3000元,產量相對穩定,“大小年”現象不明顯。
2023年以來,永泰縣向上爭取財政專項資金3450萬元,改造低產林面積4.5萬畝,新增油茶種植面積6007畝,新造油茶良種應用率達90%以上,漫山遍野的油茶林展現出新生機。
施良法更高效
有了良種,還得有良法。在林家輝的油茶基地內,兩個可儲水40噸的大水池蓄積著水肥混合液,肥料可順著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管道直達油茶樹根部,精確配置油茶樹需要的營養成分。
“我們過去種油茶是‘人種天養’,現在不一樣了,管理很重要。”林家輝說,基地投入50多萬元建設的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能根據溫濕度、光照、土壤墑情等,按需供給水分和肥料。基地還設有27個農事溯源監控口,全年的生產記錄都可以溯源,讓種植管理從“憑經驗”轉向“靠數據”。
此外,林家輝在省林科院、縣林業局的指導下,使用有機肥、無機復合肥和生物菌劑進行土壤改良,在林下播種穗序木藍、肥田蘿卜、黑麥草等,起到固氮、鎖水的作用。
永泰縣林業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林鑫介紹,對于新造豐產油茶林、低產油茶林改造,永泰分別給予每畝1200元、300元的補助,并出臺相關政策,安排油茶獎勵資金,支持油茶技改科技投入、油茶信息化建設、油茶園水肥一體化管理、軌道運輸機、油茶種植管理機械化應用等。
今年福州市首次引進的便攜式振動油茶果采收機已在永泰落地實踐。永泰縣大洋鎮宵洋村小果“龍眼茶”示范基地負責人曹晉賢表示,使用這種采收機后,單株采摘時間從原先至少半小時縮短至不足10分鐘;剡引進了單軌運輸車,油茶果裝袋上車,電鈕一按直接運下山,解決了肥料上山與油茶果下山的難題。
產業旺增收穩
產業發展旺,群眾增收穩。在位于永泰縣同安鎮西安村的福建勝華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承包的油茶林中,農戶們穿梭忙碌,一握一擰的動作行云流水,不一會兒,袋子里便裝滿了油茶果。
“去年,西安村油茶籽產量有100多噸,光油茶種植這一項的收入就有200多萬元,村民人均增收2萬多元,今年預計穩定持平。”西安村黨支部書記盧伯震說。
勝華農業還與福建師范大學等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不僅可以將油茶果加工成食用油,還產出沐浴露、洗發露、護發素、面膜、精油等深加工產品,讓藏在密林中的寶貝以不同姿態走進大眾視野。
政策推動、企業帶動、三產聯動,永泰油茶產業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全縣油茶綜合產值達2.1億元。林鑫表示,永泰將充分發揮油茶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扶持和引導龍頭企業利用其精深加工設備為種植大戶以及其他農戶按生產成本開展代加工服務,全面推進茶油產品研發、精深加工,打造集產、研、銷于一體的油茶產業鏈,讓油茶成為群眾增收的“致富果”。(記者 葉欣童)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