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布榕城千行百業的小微企業猶如“毛細血管”,在福州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去年11月,福州全面啟動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引金融活水直達企業,一年來累計為11.8萬家經營主體發放貸款1801.9億元。全力破解融資難題,福州是如何做到的?
機制搭橋
政企銀攜手謀發展
上月,連江縣迎來一場小微企業融資“易企見”對接會。在這次聚焦海洋經濟的專場活動中,企業代表、金融機構、政府部門面對面交流,氣氛熱烈。
這樣的氛圍讓福建中新永豐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濱洲十分感慨:“作為一家涉及水產加工的連江本土企業,我們將深化‘政銀企+農戶’合作模式,讓更多養殖戶參與進來,謀求共同發展。”
今年以來,像“易企見”這樣的政銀企對接活動接連舉辦,為小微企業開通對接金融機構的“快速通道”。
小微企業與金融機構為何能夠牽手?這得益于一個工作機制搭建的橋梁。去年11月,福州全面啟動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由市發改委和市委金融辦牽頭,一手牽銀行,一手牽企業,從供需兩端發力,引導信貸資金快速直達企業。
第一時間梳理經營主體信息、政府和銀行部門選派業務骨干入駐專班、深入一線摸排融資需求、優化流程加快授信放款……一系列舉措接連推出,一個個專班成員走向城鄉,助力企業解難題、謀發展。
協同發力
破解企業融資難題
“海帶存貨就能換真金白銀,真是惠民利民的大好事!”談起今年2月底連江農商銀行為自己發放的280萬元海帶倉單(倉儲)質押貸款,養殖戶魏先生贊不絕口。通過辦理倉單質押貸款,他不僅有了日常生產經營的資金活水,還可以等市場行情上漲時將海帶存貨轉售至市場變現,提升養殖效益。
為了破解連江養殖戶、涉海企業的擔保難題,連江農商銀行探索倉單質押貸款,把倉單變成“通行證”,目前已經覆蓋鮑魚、海帶苗、海參等多個品類,累計投放貸款超7500萬元。
破解企業融資難題,變的不只有抵押物。
以前企業的銀行貸款到期后需要籌措一筆“過橋”資金還上貸款才能續貸,“過橋難”一直是融資過程的難中之難。過去一年,福州用足用好無還本續貸、調整還款等金融工具,緩解企業資金周轉難題。
位于長樂的福建屹鑫鋼業有限公司與長樂農商銀行自2022年開始合作,獲得首筆授信200萬元。雙方經多年合作,目前已經追加授信至600萬元,其中無還本續貸200萬元、專精特新專項貸款300萬元。
“今年8月,屹鑫鋼業200萬元貸款到期,我們提前聯系企業,推薦他們辦理無還本續貸,企業覺得很好、很方便,很快就辦好了手續。”長樂農商銀行普惠金融部經理林婷說,發現屹鑫鋼業還是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后,他們推介了專精特新專項貸款,企業于8月份辦理了兩筆手續。
截至10月,長樂農商銀行無還本續貸總余額為36.31億元,支持了2340個客戶。其中,企業客戶327戶,貸款余額17.85億元。
靠前服務
貸款更快抵達企業
“我們適用的政策,比如說就業貸、稅務貸、信用貸,政府都會第一時間主動推介給我們,我們都享受到了。”福建海龍王環保設備有限公司負責人朱彬介紹,現在政府和銀行可以根據稅務、營收等數據為企業匹配合適的金融產品,并主動上門服務,企業不跑銀行就能享受很好的服務。
一組數據反映了服務成效。記者從市發改委了解到,截至11月9日,全市通過工作機制累計走訪各類經營主體91.3萬戶,推動銀行機構為11.9萬家經營主體授信2031.5億元,為11.8萬家經營主體發放貸款1801.9億元,其中首貸款527.4億元、無還本續貸433.1億元,均居全省前列。
此外,福州還積極推動銀行機構培育科技專營支行,引入知識產權質押擔保方式,將“知產”轉為“資產”,為全市40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打造特色融資方案。截至9月底,全市新增科技專營支行13家。(記者 馮雪珠)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