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泉州灣,溫潤的海風攜著古港千年潮汐,拂過蜿蜒海岸。11月9日,這座世遺之城迎來2025中國網絡文學論壇。當“大時代、大視野、大文學”的論壇主題遇見“半城煙火半城仙”的海絲泉州,一場網絡文學與“東方第一大港”的跨時空對話就此展開。選擇泉州作為論壇舉辦地,正源于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與網絡文學之間的不解之緣。

文心潮涌刺桐城 泉州的網絡文學沃土

泉州與網絡文學的緣分,早在20余年前便已埋下種子。當“晉江文學城”這一日后成為中國網絡文學重鎮的平臺,在泉州晉江創立時,誰承想這片土地會如此深刻地影響中國網絡文學的脈絡!

2003年創立于泉州晉江的“晉江文學城”,已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原創文學網站之一。目前其注冊用戶數突破7468萬,作品總量超683萬部,覆蓋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網站日均頁面瀏覽量超4億,作者總數逾300萬,日均更新字數高達4573萬,堪稱網絡文學領域的“超級平臺”。這一自泉州啟航的平臺,正是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的縮影。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福建省作家協會網絡作家分會副主席、網絡文學作家芥沫來自泉州晉江。回顧創作起點,芥沫坦言:“一切都剛剛好。”2009年,中國網絡文學迎來發展的重要節點,當時只是普通讀者的她,因為“恰好心里有個故事很想寫出來”,由此開啟了創作之路。誰料,這一試筆,便誕生了現象級作品《天才小毒妃》。

這部在泉州這片沃土上生長出的作品,像極了這座城市的氣質:既有穿越時空的浪漫想象,又有立足現實的扎實根基。這部作品不僅創下全平臺點擊破7億的紀錄,其改編劇《蕓汐傳》更是開創了網絡文學IP轉化先河,在愛奇藝和湖南衛視均創下收視佳績。

在泉州,像芥沫這樣用鍵盤編織夢想的作家不在少數。泉州文學院院長張明介紹道,目前,泉州活躍著10余位具有相當影響力的網絡作家。其中,芥沫曾獲首屆泛華文網絡文學“金鍵盤”獎;BLUE安琪兒榮獲第二屆騰訊原創“作家杯”優秀獎;老施的《殺手房東俏房客》全網點擊超8億,曾獲得年度最佳作品以及年度最佳新人作者榮譽。

“泉州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文學土壤為泉州網絡作家傾心創作精品、鑄就文藝高峰創造了良好氛圍。泉州的靈秀山水與悠長文脈,孕育出眾多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家與作品,在全國網絡文學界占有一席之地。”福建師范大學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福建省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網絡作家分會副主席尚光一博士評價道,“泉州的海絲文化、閩商文化等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也為泉州網絡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與靈感源泉。”

泉州網絡文學作家的創作之路,恰似泉州城的成長軌跡:既有扎根傳統的堅守,又有面向大海的開放。他們的作品在保留網絡文學特有魅力的同時,也深深烙上了這座城市的特殊印記。

漲海聲中筆墨新 當古老故事遇見當代筆觸

“蒼官影里三洲路,漲海聲中萬國商。”宋代詩人李邴筆下刺桐港的盛況,如今在網絡文學中煥發新生。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泉州厚重的歷史底蘊為網絡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素材。

泉州網絡作家之水水創作的《女海商》,是網絡文學與海絲文化融合的典范之作。這部以南宋泉州海商為背景的小說,榮獲中國版權協會“2021年度最具版權價值網絡文學”、火星小說古言賽道金獎等獎項。

之水水在談及創作靈感時說:“《馬可·波羅游記》中記載,元代泉州港碼頭每日卸貨的胡椒是亞歷山大港的數百倍。這句簡單的記載,讓我覺得身為寫作者,有責任把那時的輝煌用網絡文學的方式表現出來。”于是,在她的筆下,宋代泉州港的繁華得以重現,那些曾經在漲海聲中往來貿易的海商們,被賦予了新的生命。

泉州網絡作家隨宇而安認為,泉州文化的特質在于“兼容并蓄,愛拼會贏”。這種文化特質深深影響著她的創作,“所以我筆下的主角都有沖破桎梏的勇氣、兼濟天下的理想。”

正如當年接納萬國商賈的刺桐港,今天的泉州網絡文學也呈現出多元交融的特點。在泉州這片文學沃土上,不同風格的作家百花齊放:女頻作家以古言、都市言情見長,如隨宇而安、之水水等;男頻作家則深耕都市異能、玄幻等領域。

尤為難得的是,泉州網絡作家們正在有意識地從本土文化中汲取養分。之水水表示,她正在研究宋元時期泉州的造船技藝,準備創作關于福船的大男主小說,“非遺是目前的熱門題材,而泉州正擁有燦爛而豐富的非遺資源。”

這種將地方文化元素融入網絡文學的嘗試,讓作品既保持可讀性,又具備文化深度。就如隨宇而安所說:“泉州的歷史文化是一篇華章,宋元海貿的輝煌,明清抗倭的激昂,還有改革開放時期民營經濟的蓬勃,一批批杰出人物在歷史的浪潮中涌現,這些都是非常適合的創作方向。泉州的網絡作家在這一方面具有優勢,能寫出更有本土特色、更具鄉味的傳奇故事。”

以文興業啟新篇 網絡文學IP在泉州綻放

《2024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顯示,截至2024年底,中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5.75億人,占網民規模的51.9%,成為最具全民性特征的文學樣式。

隨著“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引導規范網絡文學、網絡游戲、網絡視聽等健康發展”“鼓勵更多文化企業和優秀文化產品走向世界”,網絡文學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在這一背景下,泉州網絡文學的價值鏈正在不斷延伸,這座曾經以“漲海聲中萬國商”聞名的城市,正在打造網絡文學IP轉化的“海上絲綢之路”。

“隨著一批網文作品成功影視化,網絡文學才真正進入大眾視野,IP轉化方向也變得更加多元化和國際化。”隨宇而安表示,“文學作品可以從視、聽、玩多方位開發衍生版權,市場也不再局限于國內,越來越多的優秀作品出海,對文化輸出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

在IP轉化方面,泉州網絡文學作品已展現出強大潛力。除芥沫的《天才小毒妃》成功影視化外,隨宇而安的作品《灼灼風流》改編的電視劇于2023年在騰訊視頻獨播,獲評微博文化之夜破圈IP,更在泰國、巴西、馬來西亞位列WETV播放量第一;之水水的《妾身要下堂》改編為網劇《許純純的茶花運》在愛奇藝播出,其都市小說《春天花會開》也已通過影視版權出售獲得成功轉化。

政策的“東風”是泉州網絡文學發展的重要助推。泉州市設立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專項資金,加大了對文藝創作重點項目的扶持力度。《泉州市扶持影視產業發展若干措施》規定:對反映泉州題材的影視劇本獲得國家、省級專項資金資助的,按上級資助金額的50%給予獎勵,完成拍攝并正式公映的再給予30萬元獎勵,這為網絡文學IP的轉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此外,泉州市文聯不斷完善文藝激勵機制,出臺《泉州市文聯扶持文藝精品創作暫行辦法》《泉州市文聯扶持文藝作品出版展覽暫行辦法》等措施,鼓勵文藝家積極創作;推動優秀文藝人才參加各級大展、參評各類大獎,施展才華;實施《泉州市青年文藝人才培養計劃》,激勵青年文藝人才在未來創作出更多優秀的文藝作品,講好泉州故事,弘揚泉州文化。

尚光一表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網絡文學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既有利于以差異化特色樹立泉州網絡文學品牌,也有助于激活‘泉州特色’網絡文學經濟,從而打造‘網絡文學IP+泉州文旅’品牌。”

如今,網絡文學IP與泉州文旅產業的融合正在深入。隨著《灼灼風流》等作品熱播,泉州這座城市被更多人知曉。那些曾經只在史書中出現的古港、古巷,通過網絡文學的傳播,正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

之水水期待地說:“希望借中國網絡文學論壇的東風,可以有一些扶持本土網絡作家的政策,比如出版、影視、游戲、有聲,擴大作品的影響力。”隨宇而安也認為,應該“為作者們提供更好的創作條件,扶持相關題材的IP轉化,共同助力家鄉的揚名與發展”。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泉州網絡文學正如千年前從刺桐港揚帆出海的商船,承載著文化傳播的使命,駛向更廣闊的世界。當文學的潮水遇見千年的海風,這場美麗的相遇,必將書寫出“網文盛世”與“半城煙火”共舞的動人篇章。(融媒體記者 宋堯 通訊員 盧炎煌)

編輯:龔雯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