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福清一都鎮發現史前遺址

初步判斷年代跨越新石器至商周時期

現場采集的部分陶片。

考古人員在遺址現場踏勘。

昨日(5月8日)記者從福清市文化體育和旅游局獲悉,福清市開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時,在一都鎮發現一處史前遺址。這為研究福清地區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的社會生活和人類活動提供了重要線索。

據悉,福清市四普辦根據曇石山博物館主編的《閩江下游考古調查報告》,在當地鎮干部和村民的協助下,成功定位了這處遺址。近日,福清四普隊員在福州市考古工作隊專家指導下,前往一都鎮一都村北側現場踏勘,確認了遺址的具體情況。

該遺址位于一都村北側,海拔176.45米,占地約1.6萬平方米,呈近似長條形,長約160米,寬約100米,相對高度25米。遺址地形特點顯著,山頂平坦寬闊,四面坡度較緩,一條水泥路繞北、西、南三側山腳而過,西側山腳下還有一都溪支流自西南向東北流淌。

考古人員在山體的南坡、北坡、西坡采集到少量印紋硬陶片、夾砂陶及泥質黃陶,紋飾包括方格紋、刻劃紋、云雷紋等,山頂陶片較少,未發現明顯文化層堆積。

經初步判斷,遺址年代跨越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由于長期受生產生活活動影響,遺址遭到一定程度破壞。

該遺址的發現對研究福清地區商周時期的社會生活、人類居住的地理分布以及文化變遷具有重要價值。陶片上的紋飾和材質為研究當時的制陶工藝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實物依據。遺址的地理位置則反映了古代人類選擇居住環境的特點。

福清市文化體育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遺址已被列入本次普查的新發現文物名錄,后續將進一步開展歸納認定工作,以明確其文物價值和保護等級。(記者 王光慧/文 受訪者供圖)

編輯:龔雯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