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11月12日消息(記者羅世偉)11月9日晚,當“天海之冠”在萬眾矚目中被點燃,這一刻,全國目光聚焦廣東省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也落向它所在的城區——廣州天河。時隔15年,這座曾見證六運會、九運會、亞運會榮光的土地,再度與頂級體育盛事深度相擁,正式迎來了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和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

“以賽營城,以城惠民”,不僅是天河作為開幕式和多項賽事舉辦地的主動擔當,更是其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從場館周邊的拆違透綠,到街角巷尾的改造更新;從交通動脈的持續暢通,到全民參與的熱情涌動……廣州市天河區正以一場覆蓋137.38平方公里的城區品質全域提升行動,實現“簡約、精彩、安全”辦賽要求。

這場體育盛會,由此轉化為可感可及的民生福祉,生動書寫著“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時代答卷。

廣東省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無界融合

變成一座座“人民體育公園”

開幕式當晚,位于廣州市天河區黃村的廣東奧體中心成為全國焦點。而早在盛會啟幕前,這座體育場館已悄然向“人民的體育公園”轉型。天河區通過規整市政設施、釋放路權,令原本低效的邊緣區域被激活為充滿活力的慢行廊道,一度冷寂的奧體南廣場煥然新生,成為銜接賽事與日常生活的活力紐帶。

曾經僅0.6米寬的奧體南路、大觀路人行道,如今已拓展為3米寬的舒適慢行空間;健身運動區、智慧跑道錯落布局,五環主題的服務驛站與濱水景觀交相輝映。這些改造既為賽時營造了優美環境,更構建了一個持續服務市民健身需求的“城館一體”空間。

不止于此,在廣州市中心的天河體育中心還拆除了阻隔視線的圍欄,在東北與西北街角“生長”出兩處街角公園。960平方米的林下空間,不再是匆匆穿行的過道,而成為老人晨練、親子嬉戲、市民小憩的溫馨角落,自然融入社區日常。

體育場館向“人民的體育公園”轉型(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天河區以“無界”為設計愿景,通過綠意滲透與圍界后退,將環衛設施、公共衛生間等城市功能巧妙融入景觀體系,同時將市政人行道、地鐵出入口與天體內部空間無縫銜接,構建出一條便捷的城市生活綠廊,為十五運會期間觀眾疏散和市民出行提供便利。

天河區更以安全為先,全面推進場館與城市空間融合。聚焦無障礙建設,精細化改造盲道、坡道及地鐵接駁,打造“零障賽區”;同步優化交通組織,新建人行天橋、渠化島,整治擁堵點與慢行斷點,并規范非機動車停放;在奧體、天體片區實施“繡花式”更新,統一五環主題驛站,優化鋪裝、燈光與排水,街角轉彎半徑縮小后,平均增擴200平方米安全等候區,全面提升市民出行與活動的安全性、舒適度。

顏值重塑

串聯點線繪就城市新風景

本月初,一場“灣區綻放、綠美廣州、精彩全運”主題成果展在天河路商圈驚艷亮相。5組潮流動漫IP與21組匠心花藝景觀巧妙融合,將繁華商圈裝點成一座開放式藝術公園。

不遠處的花城廣場,四大地標建筑迎來華美變身。廣州大劇院旁,繽紛的波斯菊正在迎風絢爛綻放;廣東省博物館前,花木為“筆”,將全運會吉祥物與會徽繪成巨幅立體畫卷,彰顯“魅力新廣州”的活力;而在廣州圖書館與廣州市第二少年宮的屋頂上,花卉錯落有致,為建筑的“第五立面”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信步至海心沙,第32屆廣州園林博覽會秋季場別具匠心。其巧妙融入了天河CBD的微縮景觀,搭配鄉土植物與觀賞花卉,市民置身其間,“綠美天河·公園城區”的盎然綠意,瞬間變得可賞、可感、可互動。

一處處精致的景觀,出彩又出圈。據了解,為迎接全運會,天河區提前部署,推進多座公眾建筑周邊園林綠化品質提升,包括多座公共建筑附屬綠地以及屋頂綠化,使得綠意滿眼、幸福花開。

“點”上精雕,天河區通過“花帶、花境、花箱、掛花”的立體組合,塑造出層次豐富的花卉景觀,盡顯“公園城區”四季芳菲的魅力。串聯成“線”,聯通全區的廣園快速路、黃埔大道、車陂路等“七橫四縱”11條主干道,布設35處融合全運吉祥物、賽事標語與體育元素的景觀小品,讓賽會氛圍沿著城市“動脈”自然流淌。

串聯點線繪就城市新風景(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夜幕降臨,燈光璀璨。天河區多條重點道路優化城市夜景照明,通過提升道路節點照明、增設臨時光束與互動裝置、優化場館周邊夜景,渲染全運氛圍。

在打造亮麗城市名片的同時,天河區借勢破解環境整治“老大難”。廣園東路過去道路北側圍蔽老舊、修理廠占道、“飛線”雜亂。如今,借城區品質提升契機,天坤一路片區先后拆除原廣氮公司舊樓、附樓及舊電房,并對廣園路沿線人行道與綠化帶全面升級。

天河濕地公園緩跑徑也煥新升級,為讓更多市民共享綠色低碳的生態福祉,天河區大力推進緩跑徑建設,通過有機串聯辦公區之間的道路與綠地,一條條舒適的緩跑徑將逐步成網,市民可在林蔭間暢快慢跑,在水岸旁悠然健走,實現高品質工作生活愿景。

全民共享

推動發展成果走向千家萬戶

迎接十五運會,天河區不僅扮靚城區、升級場館,更著力釋放全運賽事的深層效應,點燃全民運動熱情,激發昂揚向上的“精氣神”。

在六運小區,一面融合六運會、九運會、亞運會與十五運會記憶的“全運時光墻”,喚起幾代人的體育情懷。這個由天河區主動推出的“全運記憶畫廊”,迅速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

事實上,天河區早已將“迎全運”轉化為“促健身”的實際行動。今年夏天,一場場龍舟賽事槳影翻飛,水手們奮楫爭先詮釋了龍舟精神;到了秋天,2025中國獅超嘉年華在天河區擂響戰鼓,力展天河風采;直至開幕式演出中,在天河區龍獅運動協會的帶領下,100頭醒獅騰躍登場,成為最“出圈”的天河符號。而在全運會開幕之前,一場持續數月的“全運天河C位秀”活動更是將全民迎全運的氛圍推向高潮。

這些持續不斷的公共活動,不僅塑造了天河區活力、開放、包容的公共形象,更在一次次互動中,凝聚成這座城區昂揚向上的“精氣神”。市民從觀眾,變為城市發展的參與者、受益者、傳播者。

盛會終有期,發展不止步。天河區追求卓越、永不停步的城市品質提升之路沒有終點。天河區將一批批寶貴的“全運經驗”深深融入城區治理的日常肌理,推動城區品質向更高維度、更廣領域持續邁進,讓“品質天河”成為一張惠及百姓、歷久彌新的城市名片。

編輯:徐鋇兒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