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清遠11月14日消息(記者羅世偉 通訊員劉惠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推動鄉村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舉措。地處粵北山區的連南,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作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和粵北生態屏障,長期面臨發展空間受限的挑戰。

轉機始于一項關乎長遠的戰略決策。經過近一年的深入謀劃,2025年6月,《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寨崗鎮單元)》獲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批復。該方案以鎮域為單元,統籌優化農業、城鎮和生態空間布局,著力構建“良田連片、村莊有序、產業集聚、生態優美”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一場旨在激活沉睡資源、優化空間結構、助力鄉村振興的深刻變革,在寨崗鎮這片土地上悄然展開。

寨崗鎮城防工程前后對比圖(央廣網發 劉惠明供圖)

激活效能,產業跑出“新賽道”

連南林地面積約160萬畝,是典型的林業大縣。然而,長期以來,林地經營權破碎化、林業產業附加值不高等問題,制約著“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有效轉化。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首先指向了產業空間的優化與重塑。

“聽說縣里要把分散的林權集中起來,統一規劃種植山蒼子。”寨崗鎮安田村村民梁大哥對此表示支持,“這樣不僅能拿到流轉費,還能在基地務工,收入比零散種樹更穩定!

村民口中的“集中”,得益于連南在全省率先成立的公有制林權收儲中心。這一創新機制,如同一個資源整合平臺,將分散在林農手中的林權集中收儲、規模整合。

“成立林權收儲中心,是破解林地碎片化、推動林業產業化的重要一步!笨h林業局林權改革和產業發展股張林介紹,“我們計劃在寨崗鎮安田村、新寨村收儲林地3212畝,建設山蒼子純林原料基地;在東升、金星等村意向收儲面積達5000畝,為山蒼子產業打下堅實基礎!

一產種植規模初顯,二產加工必須緊跟。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精妙之筆,落在了低效用地的盤活與精準招商上。

在清遠連南產業園區,機器轟鳴,一座現代化的山蒼子木本香精油料加工廠正在加緊建設。通過騰挪24畝建設用地指標,并引入省級林業龍頭企業廣州白云園建有限公司,與縣屬國企合作成立林云生物科技公司,實現“低效用地盤活+精準招商”的有效結合。

“我們通過整合園區存量土地、重新規劃和產業導入,為優質項目‘騰籠換鳥’。”寨崗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負責人表示,“這個精深加工項目建成后,將集原料處理、精油萃取、產品研發與質量檢測于一體,實現集中加工、集群發展。預計后年可消化山蒼子果實5000噸,年產精油262噸,年產值達5000萬至6500萬元!

同時,圍繞園區周邊,還規劃了占地1400畝的現代林業產業園區,為山蒼子精油深加工、廢料研發及林下經濟等附屬產業拓展空間,切實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山蒼子,這種兼具經濟與生態價值的樹種,在連南被賦予了更深的內涵。它不僅是致富的“金果子”,更是妝點瑤鄉的“綠精靈”。連南出臺了山蒼子種植獎補政策,鼓勵群眾在采伐跡地、火燒跡地、歷史遺留礦山以及房前屋后等區域種植,每畝補助800元。同時,將山蒼子列入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推薦樹種。

這種“產業植綠”模式,巧妙融合了產業發展與生態修復、綠美連南建設。既夯實了產業基礎,也美化了鄉村生態,實現經濟效益、生態修復與鄉村風貌提升的三重目標。

治水興地,重塑濱水空間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不僅是田疇沃野的優化,也是山河肌理的重塑。寨崗鎮以城防達標工程為重要抓手,探索出“治水+治地+治環境”的協同路徑。

站在加固一新的寨崗鎮圩河段堤岸上,河水潺潺,親水步道蜿蜒,休閑廣場上孩童嬉戲。難以想象,這里過去每年都面臨洪水威脅。

“工程將寨崗中學到龍鳳陂段的防洪標準從2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其他河段也達標20年一遇。”縣水利事務中心規劃建設股股長邱毅介紹,“這直接保護了沿岸2.3萬人口和0.9萬畝農田的安全。”

防洪能力提升的同時,也釋放了土地價值。工程涵蓋堤防加固、河道清淤、涵閘改造等10余項措施,并同步推進河岸土地平整與生態修復。3.459公里親水步道和1處休閑廣場的建設,將曾經的“隱患地帶”變為居民的“公共客廳”,實現水利用地與公共休閑用地的功能復合,顯著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居民生活品質。

“工程帶來的生態效益同樣顯著。”邱毅補充,“通過清淤固堤,減少了水土流失,同步改造的3.6公里污水管網,解決了生活污水直排問題,提升了周邊土地的生態價值,為未來發展生態農業和鄉村旅游創造了條件!

實踐是最好的檢驗。據介紹,該工程在2025年入汛后,已成功抵御了特大暴雨及臺風“蝴蝶”“樺加沙”帶來的強降雨,未發生洪水漫堤,切實保障了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化零為整,提升耕地質效

金秋時節,寨崗鎮吊尾村一片豐收景象。金黃的稻穗顆粒飽滿,誰能想到,一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蕪。

“以前這里土層薄、石頭多,什么都種不了!钡跷泊宕迕耥f叔蹲在田埂上說,“經過整治,土壤改良了,溝渠路都配套了,現在全部種上水稻。聽說整治了200多畝,新增了近50畝耕地。”

寨崗鎮吊尾村片區耕地集中整治區已順利完工,規模達234.37畝,新增耕地46.70畝。與此同時,山聯村板坳、鳳平、對木沖等經濟社的農村建設用地拆舊復墾項目也已竣工,復墾規模約35畝,為農業發展和產業落地拓展了新空間。除了農用地和建設用地整治,半年來寨崗鎮還推進多項工程: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開工約720公頃,已完成全部種植任務;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項目計劃實施8公頃,實際完工約20公頃;糧油和物資儲備中心庫項目也已完工。

任何變革都不會一帆風順。項目推進初期,并非所有村民都立即理解支持。“一開始心里確實沒底,”一位曾有過疑慮的村民坦言,“擔心地出去后,收益怎么算?”這種對利益分配和長遠生活的擔憂,曾導致部分子項目進展緩慢。

對此,縣自然資源局和寨崗鎮始終堅持“農民自愿、農民受益”原則,通過大量政策宣講會,村干部和黨員帶頭示范,挨家挨戶講解土地流轉、入股分紅等利益聯結模式,明確權屬和收益保障,最終贏得了大多數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據統計,2025年寨崗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計劃開工子項目20個、竣工13個。截至目前,已開工19個,竣工12個。“我們對完成年度目標充滿信心,”縣自然資源局局長李秀花表示,“預計年度開工率可達100%,不僅能完成農用地整理413畝、新增耕地203畝、建設用地整理172畝等基礎目標,更有望在生態修復整治面積上實現重大突破,達到10810畝。”

從山林到田園,從河岸到園區,寨崗鎮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正以系統性的思維和工程性的舉措,深刻改變著區域的空間格局和發展軌跡。這不僅是土地的整治,更是發展方式的變革、治理能力的提升和人民福祉的增進。

編輯:徐鋇兒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