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上午,2025年“極地知識進校園”廣東站活動走進廣東海洋大學,在位于廣東湛江的廣東海洋大學中歌藝術學院實驗劇場內,極地科考專家為這座涉海特色高校的500余名學生帶來一場極地科學的盛宴。
“極地考察是一場勇氣與智慧的極限挑戰!碑斨袊鴺O地研究中心“雪龍”號原船長王建忠走上講臺時,場內響起熱烈的掌聲。這位與海洋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老船長”以《打卡極地考察船 揭秘極地考察》為題,用樸實的語言講述驚心動魄的極地科考故事。
自然資源部南海調查中心海洋環境探測研究室高級工程師陳焱琨博士以《北極科考探秘:利用聲學手段“看見”北極冰下世界》為題,為學生們開啟了一扇通往北極冰下世界的大門。她介紹,科研人員通過在北極海域布設聲學潛標,持續記錄冰下聲音,可以分析鯨類、海豹等海洋生物的活動軌跡,也能監測海冰厚度與海水流速變化。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工程師王劍則以《冰原之下的印記:南極地名命名的科學之旅》為題,講述了中國在南極地名命名中的探索與貢獻。他介紹,南極每個中文地名的確定,都需要科考人員開展地質、地貌、生態等多領域調查,并提交翔實的科學報告,經南極科學委員會相關分委會審議通過后,才能正式啟用。
活動高潮出現在實時視頻連線環節。第41次南極考察隊長城站站長、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邵和賓跟隊友們一起,向現場學生們介紹了極地科考的進展和極地生活的點滴。

實時視頻連線
同學們的問題一個接一個,展現出對極地科考事業的濃厚興趣。“極地科考需要各方面的專業人才。”邵和賓耐心解答,“你們現在學習的海洋科學、海洋工程技術、海洋氣象水文等專業知識,在未來都能為極地事業貢獻力量!

向學生代表贈送極地和海洋科普圖書
現場,活動組織方還向學生代表贈送極地和海洋科普圖書。在南海之濱,一群未來的海洋工作者與萬里之外的冰雪世界完成了一場跨時空的對話。(來源:廣東省自然資源廳)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