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以下簡稱“十五運會”)正式拉開帷幕,全國體育健兒的競技熱情與各地觀眾的期待一同被點燃。作為本屆全運會的賽事之一,帆船項目已于10月19日至30日在汕尾紅海灣廣東海上項目訓練中心及附近海域開賽,一場場劈波斬浪的海上角逐提前上演,為全運會的整體啟幕預熱添彩。作為賽事承辦地,汕尾為保障賽事平穩推進,早已扎實開展各項籌備與保障工作,當地稅務部門聚焦“基建支撐、生態保障、文旅提質”等關鍵要素,為賽事保障工作注入稅務力量。
筑牢 “硬核支撐”,基建攻堅為賽事筑牢保障基石

基建攻堅為賽事筑牢保障基石
汕尾紅海灣經濟開發區110千伏遮浪變電站的順利投產,為賽事電力保障筑牢了“硬核”根基。作為南方電網重點項目,這座變電站的快速落地,不僅凝聚著建設單位的攻堅力量,也包含稅務部門落實政策支持、引導合規經營的雙向發力,推動基建項目跑出“加速度”。
“基建項目周期長、環節多,涉稅風險點往往藏在細節里,稅務部門提前給的‘風險提示’比‘事后補救’更管用。”這是遮浪變電站施工單位——廣東威恒輸變電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的真切感受。針對企業工期跨度大、政策適用易出盲區的管理難點,“稅收服務十五運工作專班”運用“一項目一臺賬”管理,實地調研企業建設進度、加強申報信息比對,以項目全流程服務管理,及時提示企業涉稅風險。在變電站項目建設期間,工作專班主動對接企業,圍繞“工程分包發票開具”“臨時用工個稅代扣代繳”等關鍵環節,梳理出多項潛在涉稅風險點,協助企業做好“報驗登記”“發票開具”“申報預繳”“反饋銷號”等合規性操作。
有了合規基礎做支撐,威恒輸變電建設團隊得以集中精力攻堅技術難題:不僅運用 BIM技術破解沿海復雜地質施工瓶頸,還自主研發5項防風浪設備固定專利工法。如今,遮浪變電站已正式“上崗”,成為沿海電網建設的標桿項目,為全運會帆船賽事提供“雙電源+自愈環網”的可靠供電保障。
與此同時,在汕尾紅海灣廣東海上項目訓練中心建設過程中,汕尾稅務部門也以稅務力量護航區域經濟,協同推進全運會保障工作。作為帆船賽事核心場館,汕尾紅海灣廣東海上項目訓練中心已完成了維修改造及信息化建設,并在今年3月份順利驗收,以全新面貌迎接賽事到來。該訓練中心位于紅海灣遮浪半島,占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不僅配備標準競賽場地,更打造了包含運動員公寓、500人規模餐廳、會議廳等綜合服務區。在運動配套方面,除專業訓練所需的體能中心、船庫等核心設施外,還設有室外網球場、沙灘足球排球場、籃球場、團隊拓展訓練等體育設施,滿足賽事、訓練、全民健身等多重需求。
作為該訓練中心的重要參與方,中鐵廣州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深知跨區域經營中“稅收合規”是項目推進的關鍵。在項目啟動階段,該企業便主動對接稅務部門,提前了解報驗戶涉稅流程和繳稅要求,在建設過程中,更是嚴格按照稅收政策規定,對工程進度款涉及的稅款提前測算、主動預繳,避免因跨區域經營信息不對稱導致的申報滯后問題,確保稅款繳納及時、準確,為項目“涉稅申報零差錯”打下堅實基礎。
“作為報驗戶,未及時處理好跨區域涉稅事項將影響項目進度。我們提前把稅款算清楚、按時繳到位,既是遵守政策規定,也能讓團隊更專心投入場館建設,不用為涉稅事項分心。”中鐵廣州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的有關負責人表示,正是這份對合規的重視,讓企業在參與場館建設中高效推進施工,助力場館按時完成驗收,以全新面貌迎接帆船賽事。
近年來,隨著汕尾紅海灣區域開發建設持續推進,參與當地基建的建筑企業數量及經營活動頻次顯著提升,引導該行業合規經營、依法納稅已成為稅收監管的重點工作之一。汕尾稅務部門結合轄區建筑項目實際制定稅費政策手冊,為企業提供項目建設期、投產期政策指引,精準解答企業有關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跨區域提供建筑服務預繳增值稅等政策的疑問,特別是幫助跨區域經營企業進一步規范申報納稅流程,確保《增值稅及附加稅費預繳表》及其他應提交資料的完整性、規范性,有力提高了轄區建筑業稅務合規水平。
繪就 “生態底色”,黃江河蝶變書寫生態答卷

黃江河蝶變書寫生態答卷
海豐縣黃江河歷經四年攻堅整治,水質從Ⅳ類躍升至Ⅱ類標準,成功入選2024年廣東省美麗河湖優秀案例,不僅為全運會筑牢生態屏障,更讓“綠美廣東”的生態名片愈發鮮亮。
黃江河的“華麗轉身”,是生態治理的標桿,同時也是“稅企協同治污”的生動樣本。位于黃江河中游的協祥盛印染有限公司日均需處理4000噸廢水,公司每日投入約2萬元運行自建生化系統,用于廢水處理,將COD濃度從300mg/L降至10mg/L以下,并將達標尾水接入市政管網。“環保是不能講成本的,肯定要放在第一位。”公司總經理黃樹燦感慨,如今水質改善讓節假日河岸棧道人滿為患,這樣的場景在整治前根本不敢想象。
企業這份治污決心的背后,也有汕尾稅務部門的服務助力。據悉,圍繞全運會生態保障需求,汕尾稅務部門采用“主會場+分會場”“5環節+8稅種”“政策+案例”多元模式,創新開設綠色稅收政策大講堂,對轄區內近300戶綠色企業提供精細化稅費輔導,助力實現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值得一提的是,圍繞協祥盛這類重點排污企業,稅務部門還建立了“一企一策”全流程跟蹤機制,以“政策上門”的方式為企業拆解環保與稅收的深層關聯,梳理企業生產經營、環保設施配置及運行、污染物排放等基礎信息,同步建立稅收優惠政策適配清單,明確企業可享受的環保設備投資企業所得稅抵免、合規治污支出稅前扣除等政策標準與辦理流程,幫助企業準確把握政策要點,提高納稅申報合規性,并明確告知企業偷排漏排、治污設施閑置等違規行為對應的后果,以及因財務核算不合規可能引發的稅務風險。
“以前只覺得治污是‘任務’,現在明白合規既能護水,還能幫企業算好‘成本賬’,這賬怎么算都值。”黃樹燦的感慨,道出了當地企業從“被動治污”到“主動合規”的心態轉變。
激活“新興活力”,文旅合規承接全運流量紅利
十五運會帆船賽事的到來,不僅點燃了體育熱情,更給汕尾紅海灣的文旅市場帶來了“流量機遇”,文旅行業紛紛摩拳擦掌,準備迎接八方賓客。如何讓這些企業既接住“流量”,又守住“合規底線”?稅務部門以合規宣傳輔導為文旅企業“保駕護航”,讓八方來客在感受賽事激情的同時,體驗到汕尾優質、規范的文旅服務。
依托賽事紅利的釋放,紅海灣文旅領域“初創期”企業數量顯著增長,幫助其平穩度過“新手期”尤為重要。為減少新辦企業涉稅政策適用不當的風險,稅務部門先后對紅海灣新開業的25家酒店民宿開展了多輪次“新辦第一課”定向推送,并建立“信用幫扶聯絡員”機制,梳理匯總初創期企業高頻業務和熱點訴求,主動將“新辦第一課”服務觸角延伸至企業開辦的各個環節,確保文旅企業以合規經營承接全運會客流,展現汕尾服務形象。
“開業之初,稅務人員便輔導我們預設開票項目信息,避免因稅率適用錯誤產生風險,這讓我們進一步‘防患于未然’,提醒十分及時。”從事民宿行業的財務負責人黃女士深有感觸。
針對部分酒店為提升接待能力而進行的裝修升級,稅務人員更是主動上門,詳細解讀“設備、器具扣除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小規模納稅人‘六稅兩費’減免”等優惠政策,指導企業留存合規憑證,確保政策紅利精準落地,讓全運會的“流量紅利”真正轉化為文旅市場的“發展活力”。(來源:國家稅務總局汕尾市稅務局)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