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的隴原大地,藥香漫山、碩果盈倉。甘肅省漳縣殪虎橋鎮的田間地頭熱鬧非凡,當歸、黨參、黃芪帶著泥土的芬芳從土里被采挖出來,農戶們彎腰分揀、捆扎成束,晾曬場上的藥材鋪就出連片“金色海洋”,轟鳴的運輸車滿載鮮貨駛向加工點,陣陣歡笑聲與機器聲交織,奏響了一曲藥田豐收、農戶增收的幸福歡歌。
殪虎橋鎮地處高原邊緣,晝夜溫差大、土壤富含礦物質,成為當歸、黨參、黃芪等中藥材的理想種植地。今年全鎮中藥材種植面積達2.3萬畝,戶均種植6畝,依托“合作社+農戶”模式,統一供應優質種苗、全程提供種植技術指導,讓道地藥材品質更優、產量更穩。
“咱這兒的黨參,條粗、皮緊、糖分足,切開斷面能看到細密的‘菊花心’,這可是外地藥材比不了的!”種植戶張小軍捧著剛采挖的黨參,手指輕輕摩挲著飽滿的根莖,語氣里滿是自豪。他家5畝藥田預計增收4萬余元。
為保障豐收,鎮里組建由農業技術專家、種植能手組成的“幫扶小隊”,從春季育苗、夏季管護到秋季采收,全程上門指導疏苗、施肥、病蟲害防治,還通過田間課堂、短視頻教程等形式,把科學種植知識送到農戶身邊。同時,當地落實中藥材種植補貼、農機租賃優惠等政策,協調金融機構提供低息貸款,切實解決農戶“種植難、投入愁”的痛點。
“今年買農機省了2000多,專家還幫咱攻克了根腐病,畝產比去年多150斤!”漳縣殪虎橋鎮三牌村種植戶胡凡丑算起“增收賬”,笑容格外燦爛。
為破解“銷售難”問題,鎮里多方籌資,在東橋村中藥材購銷農民專業合作社建成清洗、切片、烘干生產線,實現“家門口加工”——既提升了藥材附加值,又帶動20余名村民就近就業,月工資達2000元以上。合作社還與外地藥企簽訂長期收購協議,開通電商直播帶貨渠道,讓新鮮藥材從田間直接發往全國。“以前要拉到縣城賣,現在合作社上門收,每斤價格還高5毛,省心又賺錢!”剛完成交付的村民漆玉娃滿意地說。
豐收的喜悅不僅彌漫在田間,更甜進了群眾“錢袋子”。今年全鎮中藥材預計總產量1.2萬噸,產值超1.5億元,帶動800余戶農戶增收,其中脫貧戶占比近三成。“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擴大標準化種植規模,延伸產業鏈條,讓中藥材成為群眾穩定增收、鄉村振興的‘黃金產業’。”看著晾曬場上堆成小山的藥材,鎮長李鑫信心滿滿地說。
夕陽下,金色的藥田與農戶的笑臉交相輝映,一幅產業興旺、百姓富足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徐徐展開。(來源:漳縣融媒體中心)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