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保定11月2日消息(記者王藝霖)“芯片是個什么樣?中國芯有哪些進展?”“一枚指甲蓋大小的芯片,如何建起上百億個晶體管?”10月31日,當北京大學教授、深圳芯片重點實驗室主任何進站在保定市第十七中學的講臺上,向莘莘學子發問時,一場關于前沿科技、創新夢想與家國情懷的“思想風暴”就此掀起。

此次科普講座主題為“神奇芯片科技和美好未來”,何進為同學們揭開了芯片科技的神秘面紗,“你們手中智能手機、日常使用的電腦,其核心芯片的起點,正是我們身邊最普通的沙子。”他從同學們最熟悉的事物切入,將復雜的“從沙到芯”制造過程,喻為一場建造“微觀超級城市”的終極魔法,瞬間吸引了全場注意力。何進進一步闡釋,芯片上的晶體管如同“房屋”,電路如同“道路”,電流如同“奔跑的汽車”,一幅精密、動態的微觀世界圖景徐徐展開,令同學們驚嘆不已。

講座現場(央廣網記者 王藝霖 攝)

在暢想未來環節,何進描繪了更懂用戶的“AI伙伴”、觸手可及的“元宇宙”、守護健康的“生命芯片”等美好圖景,引發現場陣陣驚嘆。他指出,未來的無限可能,正等待年輕一代用知識去創造。

互動環節氣氛熱烈,同學們爭相提問,奇思妙想層出不窮。何進對同學們的求知欲和思考深度表示贊賞,并耐心解答。“學好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它們是打開未來科技大門的金鑰匙。保持好奇心,夢想的種子終將長成參天大樹。”他鼓勵同學們說。

保定市第十七中學黨總支書記孫寧為何進頒發“金牌科普導師”證書(央廣網發 保定市第十七中學供圖)

講座不僅傳遞了知識,更點燃了夢想。“講座讓我深刻感受到科學家精神的不易與崇高,何教授的囑托已在心中留下烙印,將激勵自己勇往直前,好好學習,走向我們的‘芯’未來。”學生盧冠霖說。

保定市第十七中學校長王萌菲寄語同學們,要將“中國人能行”的自信融入血脈,將今日所學化為明日所行,期待未來在科技高峰上看到十七中學子的身影,為鑄就國之重器貢獻智慧。

編輯:禹云飛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