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延伸“文化+”鏈條,讓文旅消費“燃”起來

——委員獻計打造多元消費新場景(二)

國潮文創爆火社交平臺,時尚搖滾點燃城市激情,傳統非遺圈粉各地青年……近年來,我省“文化+”跨界融合亮點頻頻,文化產品、場景、體驗等不斷創新,讓文旅市場“新”潮澎湃。

怎樣進一步延伸“文化+”鏈條,釋放消費增長潛力?近日,我省部分政協委員深入文旅市場展開調研,看亮點、尋機遇、建真言,為把“文旅流量”轉化為“消費增量”匯智獻策。

文創發力,打造優質國潮IP

6月21日,河北博物院文化創意空間內人頭攢動,各式文創產品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擺在展柜“C位”的是一款長信宮燈小夜燈,當柔和的燈光在手中點亮,人們紛紛贊嘆它的精巧設計。

展柜前,邢臺游客高佳慧對這款小夜燈愛不釋手。她告訴記者,自從在短視頻平臺看到它,自己就一眼愛上,“寧靜的夜晚,把它擺在臥室床頭,仿佛穿越千年時光”。

近年來,河北博物院圍繞長信宮燈、錯金銅博山爐等明星文物,設計推出了冰箱貼、帆布包、香薰、文具、飾品、手辦等兩千余款文創產品。其中,長信宮燈小夜燈、博山爐香熏等一經推出就迅速成為網絡爆款,“冀靈萌獸”文創盲盒等產品上市后也備受消費者追捧。

“隨著傳統文化熱度不斷提升,人們對文物和歷史的關注度顯著提高。”省政協委員、省硯雕行業協會會長韓金寶說,近年來全國多地通過深挖優勢文化資源,推出了許多優質文化IP,拉動消費效應顯著。

盡管文創產業前景廣闊,但發展仍面臨挑戰。韓金寶委員在調研中發現,我省文創企業雖不乏爆款產品,卻缺乏系統的品牌戰略和長期培育意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綠馬’是甘肅省博物館的網紅IP,圍繞這一核心品牌,他們不僅開發了各種主題文創產品,還推出了沉浸式主題空間‘綠馬和朋友們’等新業態,將千年文物形象融入現代生活場景,吸引了大量游客打卡。”韓金寶委員認為,這種延伸IP鏈條、深挖消費潛力的做法,值得借鑒學習。

高質量的文創產品背后,是高質量的人才團隊。“文創產業對創意設計、數字技術、管理運營等復合型人才需求旺盛,目前,我省相關人才培養體系尚不完善。”韓金寶委員建議,進一步支持普通高校、職業院校與文創企業、科技公司等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孵化平臺等,為產業發展儲備優質人才。

繁榮演藝,優化外引內育環境

4月19日晚,石家莊工業遺址公園內燈光璀璨,2025石家莊“Rock Home Town”原創音樂節震撼開場。大屏幕上,常山趙子龍策馬橫刀的巨幅光影與60米高的煉鋼高爐交疊;舞臺之下,近3萬名觀眾揮舞紅色絲巾,歡呼如潮。

據了解,音樂節共邀請12組樂隊參加,涵蓋了搖滾、國風等多種風格,為樂迷獻上了一場視聽盛宴,僅兩天就吸引超8萬人次入場,帶動城市交通、住宿、餐飲等多個領域全面開花。

“如今,‘跟著演出去旅行’已經從口號變成潮流,多玩一天、多吃一頓、多住一晚成為很多觀眾的選擇,大型演唱會、音樂節也從文化消費載體變成了城市發展的新引擎。”調研中,省政協委員、石家莊旅投集團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佳深切感受到,作為高情緒價值的“流量入口”,演出市場能夠串起更多場景,延長消費鏈條。

石家莊依靠“搖滾”這一文化IP吸引了大批流量,如何借勢持續提升城市吸引力?

“推動演出市場持久繁榮,有賴于內外兩方面的資源供給。”韓佳委員介紹,外部資源包括全國性的演唱會、音樂節、各類巡演等,內部資源則指本土演藝隊伍及其創作的文藝作品。“有效發揮這兩方面資源的撬動作用,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扶持和有效管理。”他說。

增強演藝市場的持續“造血”功能,韓佳委員建議,一方面應鼓勵企業組織大型演唱會和音樂節,并為申辦提供更便捷的服務;另一方面,要營造寬松的內容創作環境和多元的大眾文化氛圍,鼓勵并協助文藝團體、文旅企業引進優秀編導和演員,全面提升本土創作水平。

做大演出經濟,還要利用工業遺址、歷史街區、自然景觀等不斷豐富演出場景,打造獨一無二的觀演體驗,將流量轉化為對城市獨特的情感,讓人們從“為一場演出赴一座城”變為“因一場演出戀一座城”。

非遺帶動,鏈接更多消費場景

6月15日晚,張家口市蔚縣暖泉古鎮人流如織,一場“火樹銀花不夜天”的演出正在上演:只見赤膊藝人將1600℃的鐵水奮力擊向夜空,火星炸裂間,宛如萬朵金菊同時綻放。

蔚縣打樹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在當地文旅部門和企業的聯手打造下,這項古老技藝成為爆紅網絡的流量擔當。

天津游客陳靜就是慕名而來的。現場,她一邊舉著手機拍攝視頻,一邊止不住地贊嘆“太震撼了”。“為了這場演出,我在古鎮住了一晚,原本還擔心值不值,現在看,留下來才不虛此行。”陳靜激動地說。

“打樹花不能止于一場震撼的‘秀’,只有用‘非遺+’鏈接不同場景,才能真正撬動消費市場。”省政協委員、河北思本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鵬巍說。

王鵬巍委員在調研中發現,蔚縣雖有豐富的非遺資源,但其產品開發、運營管理等仍有提升空間。她建議,深化“非遺+”體驗,在“看表演”之外開發體驗感、互動性強的衍生項目,如非遺DIY工坊、沉浸式光影故事秀等,讓游客從“觀賞者”變為“參與者”,延長停留時間。

形成非遺消費熱潮需要調動多方力量,形成共振效應。委員們呼吁,推動建立“燕趙非遺主題圈”,串聯省內優質非遺資源與特色文旅目的地,設計跨區域非遺主題旅游線路,通過建立統一的服務標準與品牌標識,實現非遺項目的集群化、產業化發展。(記者 劉冉)

編輯:姜麗麗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