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全省職業本科學校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鍛造大國工匠的“新搖籃”
——大數據里“讀”河北(十)
職業本科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一環。近年來,職業本科教育進入發展“快車道”。教育部發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名單顯示,截至目前,我國職業技術大學數量已達到87所,其中河北4所,位居全國第五。
“十四五”期間,河北省委、省政府以前所未有的決心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先后出臺《關于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技能型人才強省的實施意見》《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開啟了職業本科教育的“破冰”之旅。
教育的根本在于回答“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三大命題。職業教育從專科升到本科,確定培養定位是首要問題。
“職業本科建設,要堅持職教類型屬性不變、產教融合主線不變、實踐能力培養重心不變,強化專業群對接產業鏈、課程內容對接職業標準、教學過程對接生產流程,篤定內涵建設、產教融合、數智賦能三大關鍵,努力探索技能型、特色化、高質量的發展路子。”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大學黨委書記李鑫道出了職業本科教育的獨特定位。
河北四所職業技術大學在人才培養方案制訂中,不約而同地將“精操作、懂工藝、會管理、善協作、能創新”作為核心目標。
有了培養目標,專業設置成為人才培養的核心抓手。
面對河北現代化鋼鐵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需求,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組建團隊開展產業需求調研,沿鋼鐵產業鏈精準布局專業體系。目前,該校本科專業已達37個。
專業跟著產業走,技能圍著崗位轉,是職業院校破解供需錯配、人崗脫節的關鍵舉措。
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面向我省和邢臺市主導產業,以裝備制造業數智化為主鏈,構建新能源汽車工程、裝備智能化、智能控制3個核心專業群;以新興產業科技化為補鏈,構建人工智能、新能源應用2個新興專業群;以特色產業服務化為延鏈,構建生態環境工程、智能商務、時尚與傳媒3個特色專業群。
“學校加強產業人才需求預測分析,做好專業群發展規劃,建立綠牌扶持、藍牌升級、黃牌預警、紅牌退出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持續優化專業結構。”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黨委書記馬東霄表示。
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也是我省職業本科院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有益探索和實踐。
目前,我省已構建起班賽、校賽、市賽、省賽、國賽五級技能大賽體系。2025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我省337支參賽隊伍共獲得金獎33項、銀獎61項、銅獎108項,取得歷史最好成績。
“技能大賽就是學生技能的練兵場,比賽過程就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和創新創業本領的過程。”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處工作人員李臻表示。
職業技能大賽有效推動了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的深度發展。
河北石油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實施技能大師進課堂、科技平臺進專業、政行企進學校的教學改革,和實訓基地建設延伸到生產一線、創新創業教育延伸到區域創新、工程素養培育延伸到產業服務的產業實踐。該校校長于立國表示:“我們引導學生完成從學生到工人再到工匠的角色遞進,實現技能訓練與企業崗位要求同旨、創新教育與區域技術創新同臺、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需求同步。”
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牽頭組建市域產教聯合體,積極參與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形成了“集中服務+分散指導”的產業發展生態圈,實現了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學校還與企業共同探索形成了“崗位實踐—課程學習—技能競賽—職業證書”的閉環培養模式。
記者采訪中發現,我省職業技術大學共同探索出“崗課賽證研創”融合育人新模式,將崗位要求、課程建設、技能大賽、職業證書、研究創新等要素全程融入人才培養。
經過幾年發展,我省職業本科教育成果初顯。
近5年來,河北石油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為石油石化行業一線輸送1.2萬余名技術技能人才。
2025年,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大學首屆853名職業本科畢業生全部順利畢業。
“要讓我們的職教學生胸中有火,手上有技,眼里有光,臉上有笑。”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表示,職業本科教育將繼續探索創新,夯實學生專業基礎,為他們今后的精彩人生奠基。(記者 陳華)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