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即將開始 河南農業摸家底
2016-11-21 08:43:00 來源:河南日報
與上次普查相比,一些現代信息技術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圖為工作人員在演練利用無人機準確測量地塊面積,測量精度較傳統的人工測量有了較大提升。(范鵬 攝)
央廣網河南分網消息 世界大多數國家都以十年或五年一個周期開展農業普查。《全國農業普查條例》第八條規定,農業普查每10年進行一次,尾數逢6的年份為普查年度,標準時點為普查年度的12月31日24時。我國已經開展過兩次全國農業普查,分別為1996年和2006年,今年是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年。
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即將進入決戰階段,河南農業再摸家底。為何要普查?內容有哪些?難點在哪?如何開展?和前兩次普查相比,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有何特點?記者就此采訪了省統計局局長王世炎。
記者:我省為什么要開展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
王世炎:農業普查是一項重大國情、國力調查,是按照國家規定的統一方法、統一時間、統一表式和統一內容,主要采取普查人員直接到戶、到單位訪問登記的辦法,全面收集農村、農業和農民有關情況,為研究制定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新農村建設政策提供依據,為農業生產經營者和社會公眾提供統計信息服務。
根據《全國農業普查條例》規定,我國每10年開展一次農業普查。2006年時,國家曾經開展了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近十年來,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情、社情、農情發生了深刻變化,因此,國務院決定開展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
河南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也是農業大省和農民大省,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對于我省而言,開展第三次農業普查,不僅是貫徹農業普查條例、依法行政的需要,也是準確掌握我省“三農”新變化,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需要:
為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提供決策依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在農村,目前,我省還有430多萬貧困人口亟待脫貧,這要求摸清農業農村發展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制約因素,及時調整、完善“三農”政策。
為農業轉型升級提供科學指導。當前,我省農業農村發展進入了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要求找準“三農”發展面臨的新矛盾、新問題,揭示農民收入、消費、就業、居住等變化趨勢,有針對性地提質增效,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
為有效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科學依據。我省農業生產市場導向意識不強,農產品供給結構性失衡,影響農業生產效益提高和可持續發展,要改革必須進一步獲取真實詳實、可靠可用的第一手資料。
為農業生產經營者和社會公眾提供更好的數據和信息服務。大數據時代,農業生產經營者迫切需要全面、權威、準確的數據,來找準自身發展定位、更好地參與市場競爭。
記者:此次普查的內容是什么?普查的對象和范圍有哪些?
王世炎:農業普查是全面了解“三農”發展變化情況的重大國情國力調查,調查結果必須為科學制定“三農”政策、促進農業現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可靠依據。
據此,我省“三農普”的內容設定為:立足農業,覆蓋“三農”,以查清農業基本情況為主,涵蓋農作物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和農林牧漁服務業,兼顧農村和農民。具體內容主要包括農業從業者基本情況、農業土地利用與流轉情況、農業生產與結構情況、國家糧食安全情況、新型經營主體與農業規模化情況、農業現代化水平、經營主體產業化發展情況、新農村建設情況、農產品銷售渠道和農民生活方式變化等10個方面。
為獲取全面、準確數據,此次農業普查的對象為:全省所有農村住戶,包括農村農業生產經營戶和其他住戶;全省所有城鎮農業生產經營戶;全省所有農業經營單位;全省所有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
記者:此次普查的標準時點是什么?普查獲得的結果將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王世炎: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的標準時點為2016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為2016年度資料。
這次農業普查獲得的農業、農村、農民基本情況,將為農業生產經營者、科研機構和社會公眾提供翔實的“三農”資料信息,從而促進農戶和農業企業生產經營,深化“三農”發展道路研究,引導社會關注和支持“三農”發展。國家還將利用普查成果,建立“三農”信息“一張圖”,將“人”“圖”“數”進行“時空”一體化的整合,建立我國農業生產區域分布可視化展示系統。同時,通過這次農業普查,將進一步完善農村統計調查機制和體系,構建新的農村統計調查平臺。
從國際上看,農業普查已成為許多國家的基本農業統計調查制度,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定期進行農業普查。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開展好農業普查,不僅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也將對世界農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記者:與前兩次普查相比,這次有哪些特點和難點?
王世炎:由于普查環境、普查對象、普查任務的諸多變化,第三次農業普查與前兩次相比,呈現出全新的特點,也存在不少難點。
一是普查對象多。第三次農業普查涉及我省2000多個鄉鎮、近5萬個行政村和2000多萬農戶,工作量約占全國的十分之一,任務繁重而艱巨。
二是普查內容多。這次農業普查共設計了普通農業經營戶普查表、規模農業經營戶普查表、農業經營單位普查表、行政村普查表、鄉鎮普查表、農作物播種面積遙感測量表等6張普查表,在保持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基本框架的同時,對普查表和普查內容進行較大的創新設計,普查內容涵蓋了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普查指標有700多個,農業普查復雜程度和工作難度之大,是前兩次普查無法比擬的。
三是新興業態多。現在的農業與10年前相比已有很大變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數量大幅增加;土地流轉比例提高,農業經營方式向規模化發展;農業生產形態不斷創新,出現了農業產業集群、都市農業、休閑觀光農業等形式;農業結構調整深入推進,產業化經營已成為新型經營主體主要經營形式,普查的難度進一步增大。
記者:此次普查將采用什么方法?會不會使用新的現代信息技術?
王世炎: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將創新調查手段,充分運用PDA、遙感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普查。
在普查方式上,全力推進遙感、手持智能數據采集終端(PDA)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利用互聯網對普查數據進行聯網直報,全面提升普查的工作效率、數據質量和服務水平。一是應用遙感技術測量主要農作物播種面積。這次普查將對我國重點地區主要農作物稻谷、小麥、玉米、棉花的播種面積進行遙感測量,測量出它們的時空分布,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更加準確的決策依據。二是大力推進手持智能數據采集終端采集數據。在對普通農戶、規模經營戶和農業經營單位進行普查時,使用手持智能數據采集終端入戶訪問登記,并將普查數據實時傳輸,將極大提高我國統計的信息化水平,同時也有利于減輕普查員的負擔,提高普查數據質量。三是推進聯網直報在普查中的應用。在對行政村和鄉鎮進行普查時,將充分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在所有鄉鎮和有條件的行政村實行聯網直報。
記者:本次普查如何組織實施?
王世炎: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將對我省所有農業經營單位、農業經營戶、行政村和鄉鎮進行調查,涉及2000多萬農戶,普查內容涵蓋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普查復雜程度和工作難度是其他普查無可比擬的。因此,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按照“統一領導、分工協作、分級負責、共同參與”的原則組織開展,各級政府成立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普查日常工作的組織和協調。普查將堅持統一組織、統一布置培訓、統一實施調查、統一處理數據、統一發布數據。
按照《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工作規劃》,這次農業普查工作從2015年6月起,計劃于2018年底結束,歷時3年左右。大致分為四大階段:第一階段是普查準備階段(2015年6月-2016年12月)。主要工作包括:組建普查機構、落實普查經費、配置普查設備、制訂普查方案、培訓普查人員、開展宣傳動員、確定普查小區、組織清查摸底等。第二階段是現場登記階段(2017年1-5月)。主要工作是:組織開展農戶及規模經營戶現場調查、完成鄉鎮表和行政村聯網直報、復查驗收普查數據等。第三階段是數據處理及發布階段(2017年6-12月)。主要工作是:數據質量抽查、普查數據的審核匯總、質量評估、主要數據的發布和普查資料的編印。第四階段是工作總結及資料開發階段(2018年1-12月)。主要工作是:普查總結和表彰、普查資料的深度開發、普查成果的發布、農村統計調查基礎信息系統的建立、普查文件匯編和歸檔。(記者 樊霞)
編輯:葉遠
關鍵詞:三農;數據采集終端;農業轉型;河南農業;普查資料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編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三農”互聯網金融藍皮書: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6)》近日在京發布。報告首次對“三農”互聯網金融基本內涵進行界定,并對互聯網金融參與精準扶貧、“三農”互聯網金融的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問題進行探討。
2016-11-16 14:34:00
作為服務“三農”的主力軍,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近年來快速發展。截至2016年9月末,全國農合機構網點達7.7萬家,資產總額29.1萬億,居全國銀行業資產規模首位。不過在利率市場化、互聯網金融沖擊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面臨諸多挑戰。
2016-11-15 19:30:00
圖解農村特困人員救助的供養標準
2016-11-14 15:48: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