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孝感市孝南區活力盎然。沃野上,翠綠的麥浪如綠色錦緞鋪展大地;村落中,古樸的遺址與現代景觀相得益彰。從朋興鄉的田園綜合體,到肖港鎮的古村落復興,再到三汊鎮的綠色發展之路,孝南區財政局創新財政機制,為美麗鄉村建設精準賦能,一幅幅動人的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聚焦財力保障,健全多元投入機制
走進孝南區丹陽古鎮省級和美鄉村示范片區,平坦的瀝青路串聯起白墻青瓦的房屋,碧波荷塘與智慧農田相映成趣。誰能想到,這里曾經道路狹窄、環境雜亂。如今的華麗蝶變,離不開孝南區財政局以競爭性財政獎補項目為支點,撬動多元投入的創新實踐。
2023年,孝南區抓住省級競爭性項目契機,成功爭取到丹陽古鎮省級和美鄉村示范片建設試點項目。在孝南區政府的領導下,區財政局與朋興鄉政府密切配合,統籌資金、人員和資源。項目總投入資金20230萬元,其中省級財政專項資金4000萬元,區級財政配套資金2000萬元,統籌各類專項6750萬元,撬動社會資本投入7480萬元。通過“渠道不變、用途不變、各司其職、各記其功”的原則,將分散的資金整合起來,為示范片建設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在財政資金的精準引導下,片區將18個自然灣的閑置土地、老舊房屋納入統一改造,引入專業運營團隊開發怡荷園民宿、壁畫打卡墻等新業態,復興“朋興剪紙”“京鼓演奏”等,打造紅色研學路線,文化賦能旅游收入增長40%。
古村煥新,“文化+生態”雙輪驅動鄉村振興
在漢十高速孝感孝南段旁,肖港鎮金神村這座沉睡三千年的殷商古村落正悄然蘇醒。曾經污水橫流、年輕人紛紛外出的村莊,如今已煥然一新。
孝南區財政局構建“多元資金拼盤”,積極向上爭取省級財政專項資金300萬元,區級財政配套資金100萬元,整合各類資金745萬元,撬動社會資本268萬元,總計1413萬元的投入,為古村發展按下“加速鍵”。
資金合理流向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提升、文化廣場打造和農旅產教基地培育等方面。如今,金神村形成了“一核兩帶三區”格局,污水處理率達90%以上,垃圾處理實現閉環。同時,通過共建機制,25個庭院美化達標家庭獲政府獎勵,6000平方米“小三園”由村民親手打造。村里還建成了村級民俗館——“金神故事館”,年接待游客超萬人次,“幸福食堂+老年互助”養老模式成為孝感市級樣板。
綠色發展,苗木經濟+文旅融合新路徑
走進孝南區三汊鎮松柏村王家田灣,曾經道路泥濘、環境臟亂的落后村莊,如今已變成干凈整潔、生機勃勃的美麗鄉村。
三汊鎮政府立足松柏村實際,探索出“政府引導、群眾參與、產業支撐”的鄉村振興新路徑。項目總投資1408萬元,孝南區財政局向上爭取省級財政專項資金300萬元、區級財政配套資金100萬元,整合各類資金1008萬元。群眾積極參與,自發籌資8萬多元,投工投勞200余人次,拆除危舊房屋和旱廁。
村里創新建立“1+4”議事平臺,收集意見建議200余條,確立“三不”原則。在共建共享機制下,700米駁岸整治、5000株苗木栽植等工程快速推進,曾經的垃圾堆變成了小花園,廢棄的景觀島升級為主題打卡點。
松柏村深挖林業資源優勢,向上爭取100萬元省級財政扶持資金,扶持企業流轉土地4000余畝發展苗木經濟,探索“林業+文旅”模式,打造花圃園、采摘園等特色項目。2024年,松柏村集體收入突破30萬元,100余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年人均增收超2萬元。下一步,松柏村將重點發展生態旅游,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從“單點突破”到“全域共美”,孝南區財政局以機制創新釋放政策紅利,財政資金就像一根“金扁擔”,一頭挑著政府的責任擔當,一頭挑著百姓的幸福生活,助力越來越多的村莊繪就美好生活新圖景。(供稿:孝感市委宣傳部)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