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智能機器人巡守湖北超級“種子銀行” 華中最大自動化農作物種質資源庫試運行
“JYH01……”6月27日下午3點半,位于武漢南湖畔的一棟科研樓內,科研人員查中萍對著電腦輸入一串編碼。監控畫面立刻出現在她的眼前:一臺機器人正在高大的貨架之間勻速移動,像長了眼睛一樣,從密密麻麻的格口中找到自己的目標物,抓取、擺放、轉身,動作如行云流水。2分鐘后,一瓶收集自河南的九月寒老白玉米資源已出現在她的身旁。“真方便,以后找資源再也不用裹著軍大衣在冷庫里翻貨架了。”她感嘆。
這里是正在試運行的湖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簡稱“新庫”),也是一座超級“種子銀行”,總投資1.1億元,建筑面積超7000平方米,可保存各類農作物種質資源30萬余份,滿足我省未來30年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需要。
農業種質資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重要農產品供給的戰略性資源,是種業原始創新的物質基礎。建于1978年的湖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中期庫(簡稱“舊庫”),保存各類種質資源4萬余份,庫容已達極限。2022年,省政府批復同意湖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中期庫改擴建,正式啟動新庫建設。
記者現場看到,新庫不但庫容量華中最大,信息化、自動化水平還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省農科院糧作所種質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徐延浩介紹,新庫通過智能存取系統維護運營,包括自動控制系統、低溫低濕機器人揀貨自動化設備、自動傳輸設備等,可以實現種質資源存取全過程自動化流水線作業。每份入庫種質都有一個專屬二維碼“身份證”。種質入庫出庫,通過智能攝像頭掃碼,智能存取系統就能查驗種子“身份”,發出出入庫導航指令,操作精確率達到100%。未來,科研人員將根據產業需求,有計劃、分步驟地加快種質資源改良利用,從源頭解決種業“卡脖子”難題。 (記者汪彤、李沖、通訊員楊文、楊曉龍、謝婭)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