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出路在銷售。位于湖南邵陽西部的洞口縣長塘村,因山高路遠、信息不暢,長期以來,優質的散養畜禽、土法蜂蜜等農產品“藏在深閨人未識”,“增產不增收”成為當地村民致富路上的突出難題。
面對這一困境,洞口縣公安局駐長塘村工作隊自入駐以來,堅持精準調研先行,以拓寬渠道為突破口,以提質賦能謀長遠,打出一套靶向精準的消費幫扶“組合拳”,不僅實實在在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更以實干搭建起警民同心、共促振興的“連心橋”。

工作隊員在開會討論(洞口縣委宣傳部 供圖)
精準摸排找癥結 靶向施策定方向
“畜禽肉質緊實,蜂蜜甜潤醇厚,可惜就是賣不出去、賣不出好價錢。”這是工作隊員在走訪調研中最常聽到的感慨。為摸清實情,他們踏遍田間地頭,走訪家家戶戶,詳細記錄各類農產品的產量、特點和滯銷癥結,最終精準鎖定“渠道窄、信息堵、品牌弱”三大核心瓶頸。
工作隊將“打通銷售堵點”作為首要任務,明確“以內銷穩基礎、以外銷擴增量、以線上拓空間”的幫扶路徑,確保每項舉措都精準對接農戶需求,從源頭避免資源浪費,為后續工作繪制出清晰的“施工圖”。
多維拓渠搭平臺 產銷對接解民憂
“以前愁銷路,現在在家門口就能把農產品賣給公安局,省心又賺錢!”看著自家肉牛被順利認購,村民謝長根臉上洋溢著喜悅。這正是工作隊“內部挖潛”打開局面的生動寫照。
依托公安系統人員集中、需求穩定的優勢,工作隊積極組織“農副產品進警營”展銷活動,將山里的生鮮肉類、生態蜂蜜等直接送進縣公安局。民警通過現場品鑒、按需認購,既為家庭提供了綠色食材,也為村民開辟了穩定的“院壩市場”。
截至目前,僅內部渠道就已幫助銷售豬牛羊肉420余斤、雞鴨60余只、蜂蜜780余斤,實現銷售額5萬余元,讓農戶初嘗產銷對接的甜頭。
線上渠道同樣全面發力。面對地理局限,工作隊主動擁抱“互聯網+”,成立宣傳專班,拍攝農產品原生態種養短視頻,制作圖文推送,在微信公眾號、抖音等平臺開設“駐村助農”專欄,以真實故事打動人心;同步搭建“鄉村振興助農店”,攜手本地快遞打通物流末梢,讓深山好貨跨越地域阻隔。
今年國慶、中秋“雙節”期間,線上平臺實現銷售額1.2萬元,長塘村的優質農產品成功走上更多城市家庭的餐桌。
提質賦能樹品牌 長效興產謀長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短期助銷解不了長遠之渴,培育可持續的產業才是根本。”秉持這一理念,工作隊推動幫扶從“賣產品”向“樹品牌”深化,持續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在品質管控上,工作隊邀請縣農業農村局專家和鄉土技術能手進村入戶,開展畜禽疫病防控、科學飼養、蜂蜜工藝優化等“手把手”培訓,以“好技術”支撐“好口感”。
針對農產品“有品質無顏值”的短板,他們幫助設計簡約大氣的包裝——蜂蜜采用透明瓶裝,配以風光禮盒,突出“生態養殖”“手工釀造”等特色標識。升級后,蜂蜜每斤售價提升5元,利潤空間顯著擴大,昔日“土特產”成功轉型為“伴手禮”。
如今的長塘村,農產品不愁銷路、品質提升、品牌初顯,村民的發展信心愈發堅定。曾因肉牛滯銷而犯難的謝長根,不僅在工作隊幫助下以高于市場價售出肉牛,還通過技術指導擴大了養殖規模。他由衷地說:“是縣公安局的同志打通了銷路,現在日子有奔頭,越干越有勁!”
下一步,洞口縣長塘村將繼續探索“消費幫扶+產業培育”深度融合模式,推動幫扶工作從“短期助銷”向“長效興產”轉型,為鄉村振興注入持續動能,助力更多群眾在產業發展中穩定增收,穩步邁向共同富裕的幸福之路。(來源:洞口縣委宣傳部)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