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岡古城西直街,86歲的居民劉子黎散步時總喜歡摸一摸老建筑。“這墻比我歲數都大,如今是越活越精神了。”
武岡西漢文景年間置縣,2200多年建城史綿延至今。這里有5片歷史文化街區、156處歷史建筑錯落分布,街區及建筑數量均位居全省前列。2011年,該市躋身省級歷史文化名城。2024年,西直街等歷史文化街區入選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利用示范片區。近年來,一場“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申報行動,讓這座千年古城煥發前所未有的生機。武岡以“有責有為”的擔當,書寫著古城保護與發展的新篇章。

武岡古城墻
機制先行,筑牢古城保護“防火墻”
11月5日,邵陽市人大常委會在武岡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并詳細解讀《邵陽市武岡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該《條例》于今年9月1日邵陽市第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9月26日湖南省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審查批準,將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進一步厘清古城保護職能職責,推動保護工作統一部署、統籌推進,為古城保護裝上“法治鎧甲”。

新聞發布會
“咱古城保護就有‘硬規矩’了!”會后,武岡古城保護與建設事務中心黨組書記楊小武開心地說道。他表示,這一法規落地,將讓武岡近年搭建的“制度+組織”的古城保護架構更趨完善。

回溯歷程,武岡的古城保護布局早有謀劃。
2013年5月,古城保護與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掛牌,整合“保護、管理、開發、建設”職能,形成“市委市政府統籌、管委會牽頭”格局。2021年,武岡成立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工作領導小組,2025年10月,成立由市委書記、市長掛帥的武岡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領導小組,還聘請專家組建咨詢組,從頂層設計為古城保護“把脈定向”。

有人更要有規矩是武岡堅守的原則。2009年,《武岡古城保護辦法》出臺,成為地方首部古城保護規章;此后又制定24項管理文件,覆蓋歷史建筑修繕、文保單位管理等領域。2022年,《武岡市文物保護單位管理辦法》《武岡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辦法》等相繼頒布,讓保護更有底氣。
與此同時,2010年以來,武岡編制修訂15項規劃,從總體規劃到街區整治,再到管線、交通專項規劃,為古城保護畫好“精確藍圖”;該市還建立自評估機制,每年邀請檢察院、人大、政協、紀委監委等機構“找茬”,形成專項報告報市委,持續校準保護方向。
去年,古城保護綜合執法隊伍與城發公司又先后組建。“保護機制持續完善,我們的巡查、執法更順暢,古城保護也能更有作為。”10月15日,依法對旱西門社區左家塘一處破壞古城整體風貌的違法建筑實施拆除后,古城綜合執法隊隊長的話,道出武岡守護古城的堅定信心。
文脈深挖:讓千年遺產“活”起來
深秋時節,武岡文廟門前,陶侃親手種植的千年銀杏樹再次披上金色外衣。導游朱毅拿著擴音器,向游客們講述著陶侃的故事。“大家看,這樹干上的紋路,每一道都在訴說著武岡的歷史。”游客們聽得入迷,紛紛舉起手機拍照,文廟的歷史在歡聲笑語中“活”了起來。

武岡文廟
武岡古城至今仍保留著外城、大王城、小王城“三城并置”的格局,兼具“山水之靈”與“人文之韻”。為摸清古城“家底”,武岡市文物保護中心兩次開展“地毯式普查”,先后申報、公布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12處、一般不可移動文物68處、歷史建筑156處,并完成文保單位“四有”工作;申報的24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涵蓋九大類,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5項。


易家院子修繕后

龔家院子修繕后

木貨街修繕后

西直街同春當修繕后

王氏宗祠修繕后
“去年,民間文藝家協會的志愿者們齊心協力,找到了被萬歷皇帝欽點為進士的武岡籍廉吏曹一夔的墓園遺址;依托當地百姓提供的珍貴線索,我們還發現了與武岡‘王城’歷史緊密相關的岷王后裔墓葬,并第一時間啟動了保護措施。”武岡市文物保護中心主任林金鳳介紹,民間力量也為古城文化挖掘注入“活水”。她介紹,《武岡簡史》《都梁舊事》《都梁史漫說》等書籍均由民間作家編撰。當前,武岡書畫協會、楹聯協會、戲曲協會等民間團體也紛紛加入,系列行動讓武岡歷史文化走出“深閨”。

武岡中山堂
摸清家底只是第一步,讓遺產得以傳承才是關鍵。武岡還先后投入專項資金,對慶成門段古城墻、李明灝別墅、中山堂等文保單位進行修繕。38處歷史建筑已恢復往日風貌,成為古城里的“活化石”;邀請專家實地調研,引入專業機構,編制相關建設工作方案。如今,西直街、木貨街、穿城河等街區的給排水管網升級、文保單位修繕、重點院落活化已初見成效,形成“擁抱城墻——激活街巷——點亮院落”的保護利用模式,打造出古城保護的“新樣板”。
文旅融合:千年古城“火”出圈
暮色下的武岡西直街燈火輝煌,燈籠映著青石板路,仿佛穿越到明朝夜市。

西直街夜景
店主許弟友正忙著給游客裝麥芽糖。“這是我家祖傳的手藝,從明朝傳到現在有600多年了,您嘗嘗,味道很好!”作為武岡十大名吃之首,不少游客吃了羅嵐橋許氏麥芽糖還會打包帶給家人。
西直街不僅有美食,更有文化驚喜。249號的品古軒?千年王城歷史記憶館里,珍藏著眾多文物,每一件都承載著歲月與文化,讓游客仿佛開啟一場震撼心靈的歷史探秘之旅。
為塑造古城品牌,武岡出臺《武岡市旅游市場促銷獎補實施辦法》等文件,擴展商業生態。目前,西直街已盤活126個商鋪,并將古城院落及廠房改造升級,增設旅拍打卡點,構建“第三生活空間”,武岡書房、匠音酒吧、古風民宿等相繼亮相,“非遺+旅游”精品線路更是吸引大批游客。

一場場特色活動讓武岡古城持續“火”出圈。今年,武岡承辦系列文旅活動。西直街持續開展“大明芳華?錦繡非遺”主題夜游活動,融入國風快閃、明制集體婚禮、儺戲迎賓舞等表演,深受游客喜愛。文旅融合催生出亮眼數據,西直街消費額增長60%,帶動周邊消費提升20%。

“經湖南省博物館同意,武岡博物館將升級打造為湖南省博物館邵陽分館。屆時,武岡文旅借助古城之勢,發展將邁上新臺階。”武岡市文旅廣體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欽介紹,當前,武岡博物館的整體設計方案已完成報審,11月將啟動項目招投標,預計年底可開工建設。改造后,將以武岡“岷王府”為載體,展示本土歷史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省博物館還會借出與武岡有關的文物,讓游客更直觀地觸摸歷史脈絡。”劉欽表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申報,正成為推動古城發展的動力。在這里,保護與發展并行,歷史與未來交融。一座“活著的古城”,正以嶄新姿態,迎接屬于它的美好明天。(昌小英 周旭芳 曾維導)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