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9日消息(記者任芳言)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下稱《規劃》)。《規劃》明確,到2027年,農業強國建設取得明顯進展。鄉村全面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上新臺階。

現階段農業強國建設面臨著哪些新形勢、新要求?對此,經濟之聲《財經態度》采訪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鐘鈺。

鐘鈺表示,過去以來,我國在穩產保供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隨著收入水平提高、消費結構調整,人們對農產品的品質、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供給方面仍需進一步發掘內在潛力。而供給提質不能僅靠外延式的面積擴張來實現,要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依托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新業態,夯實農業產業發展基礎。

《規劃》提出,加強國家農業科技戰略力量建設,穩定支持農業基礎研究和公益科研機構,培育農業科技領軍企業,構建梯次分明、分工協作、適度競爭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對此,鐘鈺表示,梯次分明意味著不同層級的科研主體要有明確的目標和分工。比如國家級科研機構主攻前沿探索、關鍵技術研發,地方科研機構可側重于應用推廣,讓研發成果更快走出實驗室,逐步擴大推廣應用范圍。具體到研發工作中,應瞄準產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如農產品質量不穩定、相關成本過高等,從而實現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

《規劃》還提出,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并舉、產加銷貫通、農文旅融合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鐘鈺表示,農業農村的功能不僅局限于提供農產品和居住場所,還極具生態價值、文旅價值。在不斷發掘這些價值的過程中,應將基礎設施、配套環境等不同要素融合起來,打造特色產業,創造更高的綜合效益。

編輯:周韞 任芳
原創版權禁止商業轉載 授權>>
轉載申請事宜以及報告非法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