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基金公告限購。一些基金因分紅等原因限購,還有一些基金通過限制大額申購甚至完全暫停申購的方式,旨在短期內控制產品規模,避免攤薄收益,以期獲得較好的年度排名。業內人士表示,基金限購可以避免短期內規模快速膨脹,維持適度的規模和平穩的運作,有利于保護持有人利益。

基金限購公告頻發

11月4日,恒越基金發布恒越均衡優選混合發起式暫停申購、轉換轉入、定期定額投資業務的公告,該基金自11月5日起暫停辦理申購、轉換轉入、定期定額投資業務,原因是為維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

11月3日,中信保誠基金發布中信保誠景氣優選混合調整大額申購、大額轉換轉入及大額定期定額投資業務金額限制的公告,自當日起該基金調整大額申購、大額轉換轉入及大額定期定額投資業務的金額上限為1000萬元,原因是為保證基金穩定運作。

事實上,近一段時間,頻頻有績優基金發布調整申購限額甚至暫停申購的相關公告。

10月31日,永贏基金宣布,由高楠管理的永贏惠添利、永贏睿恒、永贏睿信、永贏融安,自11月3日起設置單日50萬元的大額申購上限。

10月30日,富國基金公告,由范妍管理的富國均衡投資自10月31日起設置單日100萬元的大額申購上限。該基金成立于今年6月4日,截至三季度末的規模已超37億元。

此外,金元順安行業精選混合、廣發全球精選股票、易方達科匯靈活配置混合、易方達平穩增長混合等基金均在近期發布了限購公告。

不過,也有一些基金在近期“開門迎客”,放開限購。易方達基金公告,自11月3日起,易方達先鋒成長混合取消單日單個基金賬戶在全部銷售機構累計申購(含定期定額投資及轉換轉入)A類基金份額或C類基金份額的金額不超過100萬元(含)的限制,恢復辦理大額申購、大額轉換轉入業務。該基金曾于8月26日發布暫停大額申購及大額轉換轉入業務的公告。

限規模保業績

觀察近期發布限購公告的基金,尤其是其中的權益類產品,不難發現,有多只基金今年的業績表現十分亮眼。截至11月3日,恒越均衡優選混合發起式A今年以來的回報率為51.24%,中信保誠景氣優選混合A的回報率為49.29%。作為知名基金經理,高楠管理的永贏睿恒A今年以來的回報率達106.39%。

這些暫停或限制申購的基金中,有部分是由于分紅等原因。比如金鷹添瑞中短債10月27日發布暫停機構客戶大額申購(含轉換轉入、定期定額投資)的公告,10月29日公告分紅,10月31日恢復機構客戶大額申購(含轉換轉入、定期定額投資)。

一位基金經理表示,今年以來A股市場持續上漲,把握住結構性機會的基金獲得了不錯的收益,賺錢效應吸引資金進入,基金規模擴大,為了避免因基金短期規模快速膨脹影響基金經理的操作,所以基金公司會通過限購,保證基金的平穩運作,保護持有人的利益。

臨近年底,對于績優基金限購,一位業內人士認為,不排除是出于“限規模、保業績”的考慮。他介紹說,通過控制申購維持基金規模“保業績”,是業內比較常見的做法。對基金經理來說,新申購資金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攤薄原有基金份額持有人的收益,增加了基金凈值提升的難度,為了讓產品有相對更好的年度業績排名,不少基金經理會限制申購以維持合理的基金管理規模。

不過上述基金經理也表示,隨著基金行業考核規則的長期化,基金限購主要是為了對現有基金份額持有人負責,即便不是在年底,這種限制基金規模的行為也時有發生,并不完全是為了排名因素。

A股上行趨勢有望延續

對于接下來的投資,招商基金表示,內外部風險均相對可控,國內經濟結構性改善、無風險利率下降等邏輯不變,A股震蕩上行趨勢有望延續。建議均衡配置,適度增配低位板塊,如穩健紅利/資源品等;科技主線在前期交易相對擁擠后,或有震蕩消化籌碼結構的需要,但中期向上趨勢不變,逢調整可逐步增配AI算力/互聯網等方向。

民生加銀基金認為,市場有望繼續保持震蕩上行且低斜率的走勢。從過往的經驗來看,四季度的風格分化往往較前三季度更為劇烈。由于穩增長預期、機構業績考核以及12月中下旬開始的上市公司業績預告披露效應都會使得大盤價值風格相對占優。前期熱門賽道由于漲幅較大和投資者風險偏好降低,調整幅度可能比較大,但是投資者逢調整加倉的心態占了上風,一旦市場擾動因素逐漸消退,資金面有望重新回到凈流入狀態。

金鷹基金建議,在行業配置上,以均衡風格應對快速輪動,科技布局可聚焦核心主線,價值風格關注遠期業績改善。目前來看,市場風格沒有明顯切向內需消費,從中期維度觀察,消費行業業績仍然承壓,但目前相關公司股價已較多反映了中期預期。科技風格消化壓力階段更多是風格再平衡,看好有業績支撐的海外算力、存儲、消費電子、風電儲能等方向,預計科技方向回調空間有限。價值方向上,更多是行業和個股邏輯主導,看好非銀金融、出口鏈、高股息的白馬品種。

編輯:馮方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