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南昌11月16日消息(記者胡斐 實習記者巫艷萍)“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若如此,便如此。”……熱播劇《沉默的榮耀》中這些臺詞,擲地有聲,傳達出震撼人心的力量。11月14日下午,電視劇《沉默的榮耀》主創團隊走進江西,現場開展分享交流活動。

電視劇《沉默的榮耀》編劇盧敏、演員那志東,以及朱楓烈士孫女朱容瑢女士作為主創與家屬代表受邀參加,與江西省影視工作者、評論界代表、大學生代表及省文聯機關干部職工等近百人齊聚一堂,回望來時路,共探劇集創作初心與紅色精神傳承。

編劇盧敏(左2)、演員那志東(左1)、朱楓烈士孫女朱容瑢女士(右2)在分享交流(央廣網實習記者巫艷萍 攝)

江西省文聯主席李小軍對主創團隊的到來致以誠摯歡迎,他并表示:“這部劇不僅是藝術創作上的精品,更是新時代傳承紅色基因、講好中國故事的典范。《沉默的榮耀》的成功讓我們更加堅定了推動文藝繁榮,創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作品的責任心、信心。”

“從劇本歷經7年打磨創作,到輾轉6地實景拍攝,近9萬件道具的精益求精,16個月的后期制作,我們始終以‘還原歷史真實、傳遞英雄精神’為核心,力求讓每一個細節都經得起歷史檢驗。同時注重創新表達方式,開創性地采用了真人、真事、實名、實地的方式書寫隱蔽戰線的刀光劍影,讓觀眾耳目一新。”江西出版傳媒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吳衛東作為出品方代表發言,從多個方面總結了沉默的榮耀實現收視與口碑雙豐收的成功經驗。

據介紹,《沉默的榮耀》開播以來收視率最高達到3.13%。收視份額最高12.47%,位列同時期的全國第一,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全年前茅,累計觸達觀眾超10億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北京西山無名英雄紀念廣場,致敬的群眾如潮水般涌來;吳石、朱楓等四位烈士的雕像前,擺滿了鮮花和留言;“先生,你們的故事,我們都看到了。”“這盛世,如您所愿。”“我們會記得。”滿屏的留言淹沒了畫面,讓無數觀眾在深夜里淚流滿面;在各大網絡平臺,年輕人自發剪輯短視頻,傳播這些英雄的故事……

核心分享環節,主創與烈士家屬的講述讓現場溫情與敬意交織。編劇盧敏回憶劇本打磨的7年歷程:“為了還原吳石、朱楓等烈士的真實經歷,我們查閱了上百份史料,走訪十余位歷史研究者與烈士后人,甚至實地探訪他們曾經戰斗過的地方——小到福州豬油糕的味道,大到情報傳遞的細節,都反復考證、精益求精,只為讓英雄形象既有歷史厚度,又有情感溫度。”

“現在每次想起陳將軍,我都覺得不是我‘演活了’他,而是他‘照亮了’我。”飾演陳寶倉將軍的演員那志東說,有一次,他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群眾捧著鮮花緬懷英烈,一位91歲的老戰士拉著他的手說:“你演的陳將軍,像極了當年跟我并肩作戰的老班長。”他瞬間紅了眼眶,“我們拍這部劇的意義——不是為了‘走紅’,而是為了讓這些‘沉默的英雄’,被更多人記得、被更多人牽掛。”

朱楓烈士孫女朱容瑢女士的發言更讓不少觀眾動容。她講述了朱楓烈士主動放棄與家人團圓、奔赴臺灣執行任務的抉擇:“看到吳越老師飾演的奶奶提著皮包走出船艙的鏡頭,我仿佛看到了1949年那個決然的身影。劇集沒有刻意渲染悲情,卻讓我更懂奶奶那句‘為國家犧牲,值得’的分量——這部劇不僅是對奶奶的紀念,更是對所有《沉默的榮耀》的致敬。”

交流互動環節氛圍愈發熱烈。兩位影視工作者代表結合行業實踐,探討了紅色題材“守正創新”的路徑:“《沉默的榮耀》沒有走‘爽劇套路’,而是用‘克制的敘事’展現英雄的犧牲,這種‘反套路’恰恰讓紅色故事更有感染力。”另一位文藝評論工作者則點贊劇集的“美學表達”:“劇中‘家庭溫情與白色恐怖’的強烈反差,讓英雄既有‘大寫的信仰’,也有‘小寫的溫情’,這種刻畫讓紅色形象更立體、更動人。”

大學生代表的分享展現了年輕一代的感悟:“以前覺得紅色故事離我們很遠,但這部劇讓我明白英雄也是普通人,他們的‘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是為了我們今天能‘平安回家’。”現場觀眾踴躍提問,從“劇本考證細節”到“角色情感把握”,主創團隊一一耐心解答。

編輯:周蓓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