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寧11月5日消息(記者張海東 實習記者趙晶婷)在青藏高原的廣袤腹地,蘊藏600多億噸鹽類資源的“大地瑰寶”察爾汗鹽湖,它正以產業升級與文旅融合的雙賦能,推動“聚寶盆”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增值。

察爾汗鹽湖景區(央廣網發 趙晶婷 攝)
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鹽湖股份”)作為鹽湖資源開發的領軍企業,截至目前,累計申請專利1162項,獲授權860項,主導制定多項國家及行業標準,氯化鉀產量占國產份額的64%,碳酸鋰產能達8萬噸,既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壓艙石”,又為新能源產業注入關鍵支撐。“我們依托察爾汗鹽湖70%以上的資源掌控權,攻克‘吸附法從高鎂鋰比鹵水中提鋰’這一世界性難題。自主研發出五種鉀肥生產工藝,構建起覆蓋鉀、鎂、鋰、鈉多元資源的全鏈條專利壁壘,資源綜合利用率也從65%提升到了92%。”鹽湖股份鉀肥分公司生產一車間副主任張偉一邊介紹工藝流程圖,一邊自豪地說。

鉀肥水平帶式過濾生產車間(央廣網發 趙晶婷 攝)
產業發展的堅實基礎也為文旅升級提供了廣闊空間。察爾汗鹽湖景區以“生態優先、服務提質”為理念,持續優化旅游體驗,成為年接待游客超130萬人次的旅游熱地。“警、醫、交”三位一體立體防護網全天候運轉,治安聯防、醫療救援與交通疏導無縫銜接,也讓“安心游”成為景區的鮮明標簽。“我是專門跑來察爾汗鹽湖游玩的,親眼看到像青蘋果汁一樣的鹽湖覺得非常不可思議,照片拍不出鹽湖萬分之一的美,這大概就是大自然自帶的濾鏡吧。”來自山東的張女士激動地說。同時景區通過打造“鹽田觀光+工業研學+生態科普”復合型產品體系,將工業文明與自然奇觀深度融合,成為青藏高原的標志性旅游符號。

鹽湖博物館(央廣網發 趙晶婷 攝)
從“粗放開發”到“循環共生”,從單一產業到“產業+文旅”協同,察爾汗鹽湖的轉型之路,是踐行國家“雙碳”目標與青海省“四地建設”規劃的生動實踐。鹽湖股份以知識產權護航產業升級,筑牢國家戰略資源安全屏障;鹽湖景區以生態理念激活旅游價值,展現高原生態保護成果。二者相輔相成,讓察爾汗鹽湖既成為保障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的“戰略要地”,又成為展示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示范窗口”。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