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勞動模范宋偉
2005年,退役軍人宋偉勇挑濟寧市鄒城市鋼山街道后八里溝村黨委書記重擔時,這個遠近聞名的“三無村”正深陷泥潭:集體負債20萬元,道路泥濘、房屋破敗,村民年均收入不足3000元。曾在部隊榮立三等功的宋偉,將軍事化管理與老百姓智慧結合,立下“不讓一戶掉隊”的軍令狀。20年間,他帶領村民完成從“拉毛驢車討生活”到“家家住樓房、人人有股份”的蛻變,攢下資產超百億元的集體資產,讓后八里溝村成為全國文明村、鄉村振興示范村。
20年時光中的坎坷和奮斗,千言萬語道不盡,我們將透過后八里溝村10位村民的回憶日記,回望宋偉如何與全村人一起鳳凰涅槃,了解一位共產黨員如何將自己的命運與時代交織,勇立改革潮頭,引領山鄉巨變。
泥土中的掙扎
“后八的窮,是刻在骨子里的。”
宋利鴻
我家在后八里溝村。因村中有一條自然形成的溝,我們村在溝后,村莊又距離老縣門八華里,故得名后八里溝村,“溝”字讓人聽了也明白,一般都是山溝溝,往往代表的是貧窮落后之地。
2005年前,晴天是土、雨天是泥,沙堆、糞堆、磚垛、柴火垛、垃圾“見縫插針”,村里沒有一條像樣的街道。大多數家庭都是土坯房,村民更是沒有生計,早晨男人趕著驢車去城里等活掙點苦力錢,女人在家收拾家務,還要下地割草喂牲畜、除蟲打藥,孩子教育更是別提,村里只有一家小學,還只開到三年級。后來,我們結伴到前八里溝村上小學四年級時,對后八里溝村的窮更增添了一種情感——羞。
左一為宋利鴻
前八里溝村小學和我們完全不一樣,有二層教學樓,校園干凈整潔、教室寬敞明亮,花園生機勃勃。每次我背著書包從前八里溝村經過,總有三五成群的婦女坐在門口指指點點,說后八里溝村很窮,連學都要“蹭”她們村的,年少的我們只能默不作聲。
2005年以前的后八里溝村
當時代跑步走進2000年,周圍的村莊都變了樣,但后八里溝村的時光仿佛停滯了一般,將窮刻在骨子里,我時常會想,后八里溝村還能掙扎出個樣來嗎?
破局時刻
“這次選的‘老一’讓日子有盼頭。”
宋長寶
2004年末,又快到村委換屆的時候了,幾個靠著墻根曬太陽的大爺大娘正在拉呱,不知誰說了句“咱村里要選‘老一’啦!我推薦村里蓋小洋樓的宋偉,不知道人家在外邊混得那么好,會不會接這個爛攤子。”
我對宋偉還是比較了解的,他和我是五服的兄弟,比我小近20歲,在他家里排行老六,有五個哥哥。他從小就很孝順,長大后為了減輕家庭的負擔,初中畢業就去當兵了,一直表現很好,聽說還拿了三等功。1996年,他從部隊轉業后去城里端盤子、賣早餐打零工,后來在建筑行業當工頭掙到錢后,就給父母蓋上了別墅,大家都羨慕得很。他這人,熱心腸,不忘本,有很深的家鄉情結,村民誰家有困難找他幫忙,他都盡心盡力。
宋偉年輕時的照片
村里宋景忠告訴我,他們還帶著大部分村民的建議,專門到宋偉公司請他“出山”,宋偉聽后額頭皺起了疙瘩,沉思了片刻,說:“既然你們和大家這么信任我,這個事我考慮考慮再說吧!”景忠回憶說。
2005年初上任后八里溝村黨支部書記的宋偉
2004年12月26日正式選舉開始了,我在心里在默默祈禱,只見宋偉名下的“正”字“一邊倒”式的越來越多,完勝其他五位候選人,眾望所歸,這下日子有盼頭了!
鐵漢柔情
“書記的淚,溫暖了我家的冬天。”
宋光勝
宋書記上任不到半年,我們村就大變樣,他竟自掏腰包幾十萬給村里硬化道路、安裝路燈、改造綠化,村里不再亂糟糟、臭烘烘,生活在這樣的“大家庭”,我知足了,但是我哥哥的“小家”一直讓人憂慮。
2006年宋光興的家
我哥哥宋光興是殘疾人,家庭沒有資金來源,沒法治病,撇下孤兒寡母三人后離世,我嫂子和侄子也是智力障礙的殘疾人,生活不能自理,正在上小學的小侄子連書本費都交不起,家里的三間舊房房頂水泥瓦大半破裂,門窗玻璃破碎,屋內舊木床的一條腿還是用磚頭“冒充”,被子又破又臟,屋外沒有院墻,沒有廚房,雜草叢生,爛柴禾、大小便交織在一起……全部家當不值二三百塊錢,還記得2006年,宋書記上任不久,走訪時看到這悲慘場景,他心酸地流出了眼淚,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見到他流淚。
2006年開始,后八里溝村每月為老人發放營養品福利
當時的村集體經濟是比較緊張的,就連村干部的工資都沒著落。但是宋書記回去后還是給我哥哥家翻新了房屋、院子,還送來了生活用品、救濟款。從那時候起,這被人看不起的一家,過上了像別人一樣夏有蚊帳,冬有棉被,吃喝不愁的生活,后來的每一個冬天,我回憶起這件事情,心里都熱烘烘的。
創業長征
“跟著‘不好惹’書記干大事兒!”
潘興玲
我在宋書記上任的第二年,作為文書開始和他搭班子,在這之前我對他并不熟悉,但是聽說過他的一些事跡:上任之初為“避嫌”辭退自己正在村委當會計的親大哥;為了肅清村民種樹“占地盤”的不良風氣,連夜拔掉了自己三嫂的樹苗。我當時心里就覺得:這是個“不好惹”的角色。
宋偉上任前村“兩委”班子留下的所有物品
這個“不好惹”書記上任就要干件大事兒——讓全體村民住上樓房,這是他當村支書之初立下的“軍令狀”,全體村民搬樓房不但改善住宿環境,還能省300多畝土地用來搞其他建設,再加上2007年市里出了“城中村”改造政策,我們一合計,這事兒能干!
但是我們村不在“城中村”改造名單中,宋書記風里雨里,跑資金、拿方案,為我們爭取到了建設機會,但沒有資金支持!我當時心里就打鼓:蓋樓可不是小事兒,去哪兒找那么多錢去?那段時間大家忙得團團轉。我印象特別深的是在第一次全體村民大會時,烏壓壓的人站滿了村委會議室,我瞬時打起了退堂鼓。
2005年以前后八里溝村村民住房
“豬圈牛棚往哪搬?”“想住樓但是拿不出錢。”“又沒資金支持,別折騰了,現在日子挺好了”……一個接一個的質問讓當時負責做會議記錄的我直冒冷汗,偷偷瞄一眼宋書記,他面不改色,穩如泰山,一字一句為村民答疑解惑。
現在回憶,我不記得當時開了多長時間的會,只記得杯子里的茶葉早都泡得沒有味道了,會才散了。宋書記做出決定:捐出自己公司所有資源,拿出攢下的300萬元給村子建公司開發新樓盤給大家住。聽到這消息,我震驚得說不出話,怎么能有這樣無私的人!后來我們又發動鄉親東拼西湊附帶利息“借”了140萬元,才成立了鑫琦房地產公司,開始建設新家園。
瓦房變樓房
“在新家的這一晚,我們徹夜難眠”
宋光遠
我今年68歲,這么大歲數了,碰見讓人激動的事情也不少,但印象最深刻的是2008年,我們家積極響應村委號召,頭一批住上了樓房。
后八里溝村整村搬遷動員大會
搬家那天,我們一家人不到五點鐘就吃完了早飯,收拾物品燃放鞭炮,不約而同地,村內其他鞭炮聲也此起彼伏。天還很冷,有點黑,走在通往新小區的路上,竟看到很多人都和我們一樣,打著手電筒提前行動!
未到新小區,我就遠遠看到“鑫琦花園”幾個大字,氣派非常,進入小區大門,新樓房、假山、池塘、綠化苗木草坪一應俱全,好像陶淵明描寫的世外桃源一般。
2008年的鑫琦花園小區
我們全家一起打開房門進入室內,只見120多平方米的房子有三間朝陽臥室,兩個衛生間,妥妥的小康水平,一家人在歡樂聲中不知不覺忙活了一天,晚上八九點鐘才吃晚飯。那天晚上我翻來覆去就是不能入睡,孩子他媽也是沒有睡意,不知道我們兩人誰先帶起的話頭,聊起過去,不知不覺天己微亮。
這樣的日子太好,又來得太快,我們想也不敢想,只能加倍珍惜。
精神涅槃
“夜校燈火點亮了大家的心”
李秀華
我是1996年嫁到這里,當時的后八里溝村除了看得見的窮,還有很多看不見的窮。因為窮,風氣不正,小偷小摸現象時有發生,村里老人多是文盲,很多小年輕也都在小學、中學輟學,文化素養不高,臟話滿天飛,鄰里吵架情況時有發生,大家都渾渾噩噩地過。
2005年以前的后八里溝村
誰也沒想到宋書記來了后,給村里招引來了企業,大家在家門口就能掙錢,日子好過多了!但是日子一好,想躺平的人就多了。宋書記可不干,2007年,他為提高大家素養,非要折騰個村民夜校,一開始我們非常抵觸,多大年紀了還學習?剛開始,村里的小學老師宋長寶做講師打樣,后來宋書記鼓勵其他村民都上講臺,哪怕講一些村里發生的事、各家孝老愛老的感人故事、教育孩子的方法等。
后來很多年輕人琢磨著怎么做個小生意,村委還從外面請來了專家講授如何經商致富的知識,還給大家科普養生保健常識,每節課都是實實在在的,和村民生活貼近的,我們都感覺很有收獲,就這樣學過一段時間,大家的負累和抱怨就變成了對上課的期待。
后八里溝村村民夜校
更讓人驚喜的是,隨著夜校的開展,村里喝酒罵街、吵架打架的不良現象也逐漸消失了。感謝宋書記,為我們帶來了全新的精神面貌,全新的生活,再也沒有人會瞧不起我們后八里溝村了!
村民當股東
“他為了帶大家致富,把自己都獻出去了!”
宋長磊
我是后八里溝村人,宋書記回來后,我又多了幾重身份——村網格員、鑫琦集團員工,同時,我也是一名股東。
做股東的事兒還要追溯到2017年,我們村開始山東鑫琦集團有限公司產權制度改革,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不單是我,后八里溝村所有村民都成了集團的原始股民,那是一筆巨額財富,平均每戶分到原始股價值400萬至500萬元。當然,宋書記這個“最大股東”肯定會分得最多的錢,多少錢呢?按股份換算,他應得13億元的股權收益和30%股權,但是他隨即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將這份巨額財富全數捐獻給村集體!我最初聽到這個消息,是不大相信的。
宋偉捐款13億元討論大會
后來我想明白了,其實他一直是這樣的人。2016年,我們村要建設大型超市,宋書記一天超過16個小時待在工地上,長久的勞累透支了他的身體,他病倒了,醫院確診為腦脊液耳漏,需要立即進行開顱手術,5個小時手術后才轉危為安。但宋書記在住院第7天不顧醫生勸阻再度返回建筑工地,沒想到,這一折騰,又導致腦脊液耳漏,不到半年,他又再做了第二次手術。
宋偉做手術住院
聽到這樣的消息,我久久不能平靜,正如他捐出13億元一樣,他總是讓人意外,現在想到這兩件事情,我還會紅了眼眶,只想說一句:宋書記,您辛苦了。
新生代告白
“飛機沖上云霄時,我摸到了家鄉的翅膀。”
宋瑞霞
我在宋書記帶領村莊開始“變身”時,才上小學,所以對孩童時期經歷的村莊巨變印象深刻。
2005年開始,每到六一兒童節,村里都會發放禮物,大蛋糕、旺旺大禮包、白裙子、鉛筆盒等,簡直就是開盲盒!2014年升高三的那年暑假,我們村的幾位同齡人有幸獲得去深圳、新加坡一起旅游學習的機會,我還第一次坐上了飛機!
宋偉組織后八里溝村學子前往新加坡學習
后來,我們后八里溝村的學生越來越幸福,不僅有外出開闊視野的機會。我表妹前年考研究生時,還領到了上萬元的獎學金,凡是考上大中專院校的都有,每人8000元至20000元不等。除此之外,后八村還為孩童增配撫幼培養股,設立健康成長保障金,孩子從出生到大學每年享受6000-15000元營養補助。
后八里溝村每年為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發放8000-20000元獎學金
而且,宋書記每年會組織幾次外出學習活動,村民代表也都能出村到先進地方、國家開拓視野,大家都有坐飛機的機會了,也不知道會不會和當時坐飛機的我是一樣的心情。我為自己是后八里溝村人自豪!
招賢納士
“我不后悔被‘捐’到后八里溝村,歡迎更多人才加入”
楊瑞霞
宋書記愛捐錢捐物大家都知道了,他其實還愛“捐人”,比如我,就是被捐過來的,還成了在后八里溝村工作的第一個大學生。
我大學畢業后是在宋書記鄒城的一家物業公司當會計,但沒想到,在后八里溝村開始建新樓房的時候,我們領導就給我安排好新去處了。當時村里成立了鑫琦房地產公司,一開始就承接了城中村改造這樣的復雜項目,需要有個會計,宋書記馬上就把我安排了過來。
后八里溝村每年開展員工表彰活動
剛開始我是極不情愿的,后八里溝村當時是出了名的窮村,距離我家還很遠,家人也沒一個支持的,我就想著咬咬牙,堅持完這個項目。后來項目結束了,我卻走不成了,因為宋書記開出的條件讓我感受到他為了留住人才的滿滿誠意。從配備帶獨立衛浴的人才公寓,到高出城區30%的薪酬體系,再到給予工作股的“合伙人制度”,更吸引我的是宋書記給了我職業發展的無限可能。
后八里溝村商業一角
在后八里溝村這十幾年,我不僅是會計,還做產品經理、規劃設計師、銷售經理等,現在我不單是集團管理層,還是村里的黨委副書記,宋書記這樣叮囑我們:想干的給機會,能干的給平臺,干好的給榮譽。除了給員工配股、配車、配房外,工資更是年年增長,還有年終獎和分紅。不但如此,我們還為加入后八里溝村大家庭的人才提供父母養老、子女就學等保障,在這里的每個人都有干勁兒、有幸福感!目前我們已經吸引了近600名年輕人才前來就業、創業,我們全家也都在后八里溝村定居,歡迎更多人才也來安家!
鐫刻記憶
“了不起的人做的了不起的事兒,值得被永遠銘記。”
張琛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熟知全市農村情況,工作后被組織派駐到后八里溝村當駐村第一書記,雖對宋偉這個“能人”早有耳聞,但對他打造的幸福家園沒有概念。
在村里生活一段時間,我深切覺得做一名后八里溝村的村民是真幸福,從孩子出生開始,除了獲得基礎股,還有求學保障股,上學的小娃娃還可以申領健康成長保障金,考上大學的孩子還有學子獎學金。
宋偉為后八里溝村村民發福利
后八里溝村的老人更是幸福,除了基礎股外還有生活保障股和醫療保障股,每逢春節、元宵、中秋、重陽等重要節日,村委還為全村老人發新衣服、唱大戲,在全體村民是股民的基礎上,為老人增配營養股、保健股,每月過集體生日,每月發敬老金,為村集團全體老人實施一元兩餐福利。
我心里是很敬佩宋偉的,我平常愛讀些地方志,知道歷史上的后八里溝村遠比大家想象得更差:新中國成立前強盜橫行時,都沒有愿意來村里搶劫的盜匪;新中國成立初期,因為村里沒有能連起來的地塊,別說地主了,連個富農都沒有……但是你再看看現在,后八里溝村是方圓百里數一數二的百億元富村,更是全國文明村、中國美麗鄉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擁有數十個“國”字頭榮譽。雖然我只能算是半個“后八人”,但看到在宋偉帶領下,一個千百年來窮困的村莊能有這樣的蛻變,既羨慕又好奇,萌生了要為后八里溝村修村史,把這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記錄下來的念頭。
我還時常提醒自己要在村史里留下空白頁,因為宋偉2025年工作計劃中又更新了低空經濟科創園、鑫琦五星級酒店裝修、鑫琦京臺賦能物流中轉中心等重點項目,他告訴我要繼續跟著黨的步伐,招引科研項目,發展新質生產力吶!憑他這股“折騰”勁兒啊,怕是等村史出爐了,空白頁也不夠用,還是得每年都更新!(山東人民廣播電臺)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