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浪潮奔涌不息。5月9日,上海將舉行慶祝上海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上海市模范集體、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這不僅是對百年光輝歷程的莊重紀念,更吹響了新時代新征程再出發的號角。

從風雷激蕩的革命歲月,到激情燃燒的建設年代,再到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直至今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海市總工會走過百年歷程,始終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與職工命運休戚與共,書寫了一部堅守初心、砥礪奮進的壯麗史詩。

百年傳承:在時代洪流中勇立潮頭

上海,中國近代產業的發祥地、中國工人階級的發源地,也是中國工人運動的策源地。1925年5月31日,五卅運動爆發次日,上海總工會宣告成立。

正如《中共上海地委一九二五年九月十二日緊急會議記錄》所載,上海總工會發動并領導20余萬上海工人群眾,投身反帝愛國運動,在斗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兩年后的1927年,在上海總工會的號召下,80萬產業工人舉行總同盟罷工,工人糾察隊帶領罷工工人轉入武裝起義,一舉推翻了北洋軍閥在上海的統治,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百年光陰荏苒,初心歷久彌堅。“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已成為工會融入血脈的信念。一百年來,上海的產業工人隊伍不斷發展壯大,面對近年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靈活就業勞動者大量涌現,上海工會自我革新,積極團結一切辛勤工作的勞動者,最大限度把職工組織到工會中來,不斷探索組織體系和服務模式創新。

“近年來,我們積極構建以市—區—街鎮‘大三級’工會為骨干,街鎮以下‘小三級’工會為重點,區域與產業互為補充,全域覆蓋、重點突出的工會組織體系。”上海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針對平臺經濟的迅猛發展,上海市總工會更是主動作為,推動餓了么、美團、享道出行、達達、盒馬、叮咚買菜、鴨嘴獸(貨運)等平臺企業,“三通一達”、德邦、極兔等品牌快遞企業,拼多多、商湯科技、嗶哩嗶哩、米哈游、支付寶(中國)、鈦米機器人、啟源芯動力、復旦復華藥業等一批新興領域企業完成建會。

上海市總工會還在全國范圍內首創設置“小二級”工會層級,建立1191家“小二級”工會,包括園區、樓宇、商圈、街面、市場等區域性工會聯合會以及快遞、外賣、物業、家政、咖啡、動漫等行業性工會聯合會。這一創新,有效破解了小微企業建會難、職工流動性大、會籍管理難等痛點,為新時代工會組織建設提供了“上海樣本”。

截至目前,上海已有全市基層工會組織4.97萬家,建會單位15.7萬家,工會會員734.1萬名。借助“掃碼入會”等數字化手段,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和靈活就業工會會員突破100萬大關。

時代建功:在創新熱土上激發活力

“工人階級是國家的主人,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根本力量。”新中國成立后,上海工會積極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以“螞蟻啃骨頭”精神,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工業奇跡。

從第一支國產青霉素、第一臺國產大型電子模擬計算機、第一條中國人自行設計建造的轎車總裝配流水線,到中國第一根無縫鋼管、中國第一條越江隧道、全球第一臺1.2萬千瓦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世界第一例斷肢再植手術……這些“第一”,凝結著上海工人的智慧與汗水,也涌現出黃寶妹、楊懷遠、徐虎、包起帆、李斌、王曙群等一大批勞模先進人物,激勵著一代代上海人。

進入新時代,上海更需要高質量的產業工人隊伍。為此,上海工會不斷完善勞動和技能競賽機制,使其與上海“五個中心”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打造浦東引領區、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服務保障進博會等重大戰略、重點任務深度融合。六大全國引領性競賽的舉辦,為上海培養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突破了一系列世界級難題。

構建工匠培養新體系。上海市總工會于2015年在全國率先構建工匠人才培養機制,實施上海工匠十年千人培養選樹計劃,突出“引領力、實踐力、創新力、攻關力、傳承力”比選,選樹大國工匠9人、大國工匠培育對象11人、長三角大工匠20人、上海工匠888人、區局(產業)工匠3000多人,形成金字塔形工匠人才培養體系,搭建起由“工”到“匠”成才階梯。

通過在全國率先舉辦上海職工科技節、開展“勞模工匠服務千家企業”活動,著力打通職工創新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

其中,上海市總工會會同市有關部門搭建的市級職工創新成果轉化交易平臺,已安排189項創新成果參與現場轉化、1509項參與線上推介,成交金額達30.72億元,有力促進了創新成果向新質生產力轉化。

竭誠服務:在權益維護中彰顯溫度

工會組織是廣大職工的“娘家人”,上海市總工會團結帶領上海職工群眾投身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同時,更承擔著維護職工權益,解決職工困難,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基本職責。

最近,上海市總工會正積極推動市人大將《上海市推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協商協調機制建設辦法》列入2025年立法計劃,依法引領、推動和保障協商協調機制建設,實現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與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的雙向賦能。該《辦法》審議通過后將成為全國首部關于新就業形態領域的地方立法。

上海工會還探索建立了以協商懇談、職代會(聯合)會議、建會建制工作聯動和全網協商協調為代表的協商協調“上海模式”,推動餓了么、叮咚、盒馬、圓通、中通、申通、韻達、極兔、德邦、途虎等10家總部在滬的互聯網平臺企業全部建立了全網協商協調機制,幫助解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

當“外賣員困在算法里”成為社會熱議話題時,上海工會已默默開展行動,推動“算法向上向善”。

針對網約車司機普遍關心的平臺定價、補貼機制等問題,上海工會推動平臺完善賬單透明化功能,建立司機空駛補償和訂單費用7天內先行墊付機制,明確預防疲勞駕駛規則。

餓了么、美團也在上海工會的推動下,通過職工協商協調機制,推出惡劣天氣適當延長配送時間和設置適當補貼、每單均預留給騎手8分鐘彈性配送時間、騎手連續接單4小時后系統提示停止接單并休息30分鐘、為騎手參保職業傷害保險等舉措。

近期,上海工會在餓了么平臺以平臺算法、勞動規則為重點,進一步開展協商協調:著力提高勞動報酬與勞動強度的相關性,提高順路單派單幾率,將遠距離訂單搭配順路的近距離訂單分配給同一網約配送員;對于超重、體積大、需要步行上下樓梯等較難配送的訂單,提高其在計價算法中的權重比例;確保小時勞動報酬綜合計算不低于25元;試點延長下線休息的時長,優化“強制下線”功能,每日配送時間不超過11個小時等。

除聚焦平臺企業外,上海工會積極推廣靜安區芷江西路街道、閔行區古美西路商圈、光華路文創產業園等區域性協商的典型經驗。如梅隴鎮古美西路商業街簽訂全市首個街區新就業形態協商協調機制,確保“街頭”爭議不出“巷尾”;顓橋鎮光華街區積極征集職工訴求,將職工用餐補貼、街區法援服務等內容寫入集體合同;奉賢區推動成立全市首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工會聯盟,通過全產業鏈集體合同整合上下游企業資源,聯合保障職工權益。

保障好職工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既是解決職工的“后顧之憂”,也能讓企業和職工更好地相互成就,為上海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走過百年崢嶸歲月,上海市總工會依然帶有“少年”般的朝氣與活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海市總工會正團結帶領全市千萬職工,以創新實干精神,在助力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闊征程中,奮力譜寫新的時代華章。

編輯:郭振丹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