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5月14日消息(記者唐奇云)“虹口加快建設‘上海北外灘、都市新標桿’,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展示窗口。五年來,北外灘累計開竣工重大建設工程46個、總體量超過300萬方,引進億元以上重大投資項目335個、總投資超過3000億元。”在5月13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虹口區委書記李謙介紹北外灘開發建設五周年相關成果。
北外灘濱江航拍圖(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作為上海航運和金融中心建設的核心承載區域之一,國務院批復的“上海2035”總體規劃明確提出,北外灘作為城市主中心(中央活動區),提升全球城市核心功能,打造“外灘-陸家嘴-北外灘”國際經濟、金融、航運“黃金三角”。
2020年6月,北外灘新一輪規劃獲批,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按照“復合緊湊、開放共享、包容互促、創新智慧”的理念,規劃形成“一心兩片、新舊融合”的總體格局。五年來,聚焦上海“五個中心”建設重要使命,北外灘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向“未來都市發展新標桿”穩步邁進。
“施工圖”加快轉化為“實景畫”
五年來,上海北外灘以控詳規劃為引領,先后建成重大項目23個,“施工圖”加快轉化為“實景畫”。
李謙細數了北外灘已落地形成的一批標志性規劃項目:世界會客廳,于建黨百年之際落成,已成為重要會議會展集聚之地;480米浦西新地標,歷時兩年完成地下工程,已破土而出;320米白玉蘭廣場頂樓觀景臺開放,可360度盡享魔都璀璨風光;北外灘來福士、雅詩閣國際人才公寓等項目建成開業。
游客打卡上海白玉蘭廣場頂層320米高空觀景臺,360度俯瞰浦江兩岸城市風貌(央廣網記者 唐奇云 攝)
五年來,北外灘以產業集群為重點,厚植區域發展動能,集聚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產業基礎。如今,北外灘已集聚港航企業4700余家,運力占上海全市近七成,全國首例涉外海事臨時仲裁案件在北外灘開庭裁決,上海航交所發布的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成為國際航運定價重要參考,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指數正探索增加綠色低碳權重,向全球輸出“中國標準”。集聚各類金融機構2100余家,資產管理規模超8萬億元,入選上海市首批股權投資集聚區。航運和金融產業區域貢獻超45%。
李謙表示,北外灘作為重要發展引擎,持續引領虹口加速轉型升級,并提升了綜合國際影響力。“虹口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五年年均增長12.3%,2024年全區GDP增長8.2%。近年來,北外灘先后引入荷蘭全球人壽、法國東方匯理、德國漢宏物流、阿聯酋博祿、日本商船三井等知名跨國公司,2024年全區實到外資增長35.8%。”
從“小荷才露尖尖角”,到“長個子”“壯筋骨”
即將步入“十五五”發展階段,談及上海北外灘如何引領虹口全域高質量發展邁上新的臺階時,李謙打了這樣一個比方:“過去五年,北外灘開發建設用一句話形容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未來五年,北外灘怎么建設、怎么發展,我理解將是‘長個子’‘壯筋骨’的關鍵時期。”
展望新征程,上海北外灘將堅持開放互促,加快建成都市核心功能承載的新標桿;堅持創新引領,加快建成產城相融的新標桿;堅持新舊融合,加快建成城市可持續更新的新標桿;堅持包容共享,加快建成城市讓生活更加美好的新標桿。
未來五年,上海北外灘將緊扣“五個中心”建設重要使命,深化高水平對外開放,增強全球高端要素資源集聚和配置能力。加快自貿區聯動創新區建設,大力發展航運保賠、海事仲裁、貿易融資擔保等聯動創新業務,一體化提升股權投資集聚區、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國際法律服務港等功能,搭建一站式共享開放的“走出去”平臺。
同時,圍繞加快推動產業創新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上海北外灘將擴大航運、金融、商貿等支柱產業優勢,壯大綠色低碳、高端智能檢測裝備、生物技術等新興產業集群,做大科技服務、文化創意等特色產業規模,系統提升產業體系綜合競爭力。創新試點功能復合,打造垂直綜合體,完善基金、人才等科創要素資源供給和共享,營造良好的科創生態。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提升區域競爭力、軟實力
5月13日,“北外灘國際法律服務港”實體樞紐正式啟動。據介紹,該港將以法律咨詢、公證、司法鑒定、調解、仲裁、行政復議、訴訟等法律服務功能為核心,同時融合稅務會計、高端商務、現代金融、商標專利、科技服務等行業聯動發展,構建“立足上海、輻射長三角城市群、連線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國際法律服務生態圈。
“我們把營商環境作為虹口參與新一輪產業競爭和區域競爭的重要方面,也是提升區域競爭力、軟實力的重要舉措。這兩年,虹口營商環境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以法治精度實現企業權益保障的全鏈條,這方面是虹口的一個特色。”上海市虹口區委常委、副區長吳偉平向記者介紹道。
“北外灘國際法律服務港”13日正式開港(央廣網記者 唐奇云 攝)
在吳偉平看來,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將進而提升北外灘對全球高端資源配置的集聚和吸引力。為此,在落實好國家和上海市關于營商環境的工作部署之余,虹口還做了一些特色自選動作。除了圍繞“突出法治化”,虹口緊緊抓住市場化,體現市場溫度,推動要素流通“零壁壘”。
“比如,在市場準入方面,虹口實施‘五位一體’工作制度,對‘清單公開、銜接調整、事項核查、壁壘排查、案例歸集’方面有統一要求,切實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需求,創設性提出了一些虹口特色服務。比如,企業出生階段,我們推出了‘開店一件事’,比較受企業歡迎。在企業開店過程中,虹口區做到‘一次告知、一站辦理、一網聯動’,這項工作已經在全市推廣。”吳偉平說道。
吳偉平還表示,虹口圍繞“突出國際化特點”,拓展改革深度,打造開放創新高地。“主要抓手是上海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建設,去年虹口經過遴選成為首批‘6+1’成員之一,我們結合虹口企業需求、產業優勢,圍繞航運、金融等提出了14項改革任務,聚力把自貿區創新試點的成功案例引入虹口,努力讓改革成果盡快從試點變成苗圃、變成森林,創造更好的區域發展效益。”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