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5月15日消息(記者唐奇云)5月14日晚,“家國萬里 時光故事會”上海市弘揚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主題活動在上海郵政博物館舉行。多組受邀家庭陸續登臺,動情講述跨越年代的家風故事和家國情懷,一個個鮮活的故事折射出上海這座城市的文明底色。
“家國萬里 時光故事會”在上海郵政博物館舉行(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時光故事會”分享環節共分為海上傳家寶、家國萬里情、卓越熱土夢、愛的三分鐘四個篇章進行。在“海上傳家寶”篇章,徐光啟、黃炎培兩位上海名人的后代,以及代代守護明代大書法家董其昌所贈“江南第一牡丹”近500年的金書林家庭,帶著他們的“傳家寶”甘薯、照片和牡丹先后登上舞臺,分享感人的家風故事,展現優良家風如何代代相傳。
黃炎培曾孫黃翔帶來的是一張爺爺黃競武的照片,照片旁寫著黃炎培為次子黃競武寫下的留言:“我們每一回走過北京天安門,望見高高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想起千千萬萬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犧牲的生命者中間有一個是你。”黃翔表示,將追隨祖輩家訓,做愛國情懷的繼承者、追隨者、宣講者,“與祖國、與人民同頻共振,守護好我們的傳家寶”。
黃炎培后人展示珍貴的“傳家寶”(央廣網記者 唐奇云 攝)
在“家國萬里情”篇章,則通過幾代從事國家建設工作的家庭案例,展現文明家庭傳承優良家風,厚植家國情懷,為國家建設貢獻家庭力量。這些家庭包括:父女兩代共同為“大飛機”航空夢想發揮光和熱的盧扣章家庭;從江南造船廠清潔工成長為焊接大師,為中國船舶事業厚植新時代“家”力量的朱瑞霞家庭;賡續紅色血脈,傳承四代家訓保家衛國、服務人民的王騰蛟家庭。
文明家庭傳承優良家風,為國家建設貢獻家庭力量(央廣網記者 唐奇云 攝)
在“卓越熱土夢”篇章,每一組海歸家庭、新上海人家庭、外國人家庭都有一個可愛的昵稱——夫妻二人2013年回國建立實驗室,在玉米品質研究領域取得國際影響力的“玉米之家”巫永睿家庭;誠信經營河鮮,生意童叟無欺,用自己樸素的家庭故事生動詮釋新時代家庭觀的“賣魚郎之家”楊曉月家庭;來自尼泊爾的那哲父子兩代來滬14年,成為親歷這座城市飛速發展的“小籠包之家”。他們共同上臺,將自己的故事寫進說唱歌曲,共同吟唱自己對上海的熱愛,海內外英才正通過家風建設吸引匯聚上海。
將自己的故事寫進說唱歌曲(央廣網記者 唐奇云 攝)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新時代的家庭教育應該是怎樣的?在“愛的三分鐘”篇章,被稱為“600號女神”的金金帶來了一場催人淚下的心理實驗,邀請四十組普通家庭進行“三分鐘對視”,揭開了城市生活忙碌的節奏中,家長和孩子的心聲和煩惱。現代生活彼此缺乏了解應該怎么辦?林琳、湯賢懿兩組家庭來到現場,用自己的故事給大家啟發與思考。
家長和孩子共同分享煩惱和心聲(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此次活動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旨在打造傳承優良家風、引領家風文化的重要平臺,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