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西省晉中市壽陽縣聚焦高效生態農業強縣建設,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擺在突出位置,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強化科技支撐,進一步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賦能智慧農業高質量發展。

山西農業大學徐明崗院士科研基地(孫凱 攝)

山西省首臺多功能智能精量播種機正在進行“一條龍”作業(李迪一 攝)

秸稈歸行、苗帶間深松、局域旋耕、有機物料苗帶間深施、精量下種、覆土鎮壓……當前正值玉米適播期,在西洛鎮的山西農業大學徐明崗院士科研基地,全省首臺多功能智能精量播種機正在進行“一條龍”作業。

播種機的駕駛室內,電子屏實時跳動的株距、行距、下種數量、單粒率等數據(陳陽 攝)

播種機的駕駛室內,電子屏實時跳動的株距、行距、下種數量、單粒率等數據,彰顯了這臺“會思考”的農機設備的亮點。與傳統耕作不同,它通過實時數據監測與電控系統精量控制,下種率可達98%,讓玉米播種從“經驗操作”邁向“數據驅動”,為糧食增產筑牢了科技根基。

“根據山西丘陵旱地特有的耕地條件,結合當地科技人員的技術要求,我們與山西農業大學合作升級改造了這款機器,滿足了保護性耕作、秸稈全量還田的要求。”黃土地保護性耕作聯盟專家組成員苗全說。

為深入落實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除了引進科技感十足的新型化農機設備,山西農業大學徐明崗院士科研團隊還著力通過解決土壤健康問題來實現玉米的產能與品質“雙提升”,積極探索“地力提升促增產、作物高產促高效、高產高效促高質”的“良性協同壽陽技術模式”。

“針對黃土高原玉米生產中干旱缺水、耕地質量差、土壤有機質含量低、提升慢的問題,我們研發了旱薄地地力提升定向培育關鍵技術。在抗旱方面,采用這款播種機的條帶耕作減少土壤擾動,提高保墑能力;在定向培育方面,通過有機物料篩選、結合局域施用,提升土壤有機質,實現土壤定向培育。針對黃土高原玉米生產中存在的蓄水保肥能力差、水肥效率低等問題,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支持下,山西農業大學徐明崗院士團隊圍繞根層局域擴容提質、根際養分高效調控等方向開展攻關,集成創新黃土高原春玉米增產與土壤培育互饋技術模式,為玉米產業提質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山西農業大學生態環境產業技術研究院研究員王永亮說。

“在高效施肥方面,(我們)通過緩控釋專用配方肥的應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在高產栽培方面,通過品種篩選和群體優化,提高玉米產量。在提升產量的同時,通過更多秸稈歸還土壤、促進作物增產與土壤培育互饋,實現地力和產量的協同提升。”山西農業大學生態環境產業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岳善超說。

山西農業大學徐明崗院士科研基地內耕地(王靜 攝)

作為山西農業大學徐明崗院士團隊的重要科研基地,西洛鎮積極探索科技興農的現代農業發展新路徑,從建立高標準試驗示范田到智能農機精準作業再到土壤健康系統改良,成功將秸稈還田、智能播種、土壤培育等多項創新技術落地實施,不僅提升了現代農業的科技含量,也帶動了農民種植理念的轉變。

“我鎮高度重視耕地地力提升,劃定科研基地,通過基地建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下一步我們將科研成果輻射周邊村組,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西洛鎮鎮長杜鑫林說。(孫凱 李迪一 陳陽 王靜)

編輯:溫雅慧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