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全球南方媒體伙伴機制成立大會暨第十三屆全球視頻媒體論壇舉辦期間,國外媒體鏡頭的頻頻聚焦涇河新城秦創原·氫合灣兩鏈融合科創區。氫能助力車、氫能無人機、氫能重卡……這些在氫能應用領域的先進研發創新成果成為了外國記者探秘氫能產業發展的“窗口”。

“這個‘三明治’結構的核心部件,到底是如何將氫氣轉化為動力的?”“這款氫能無人機的續航真能達到8-10小時嗎?在極寒環境下如何保證穩定運行?”“這款商用車的續航里程、加氫時間和運營成本如何?”·······媒體記者們現場連連發問。

在陜西旭氫時代科技有限公司的燃料電堆展示區前,企業技術負責人揭秘:“每個電堆由多個‘雙極板+膜電極’串聯而成,氫氣與氧氣在膜電極上發生電化學反應,直接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全程清潔高效。”。據悉,目前該產品已廣泛應用于商用車、分布式熱電聯供系統等領域。“目前我們的電堆功率密度達到行業領先水平,能為不同場景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企業負責人補充說。

而盛世盈創氫能科技(陜西)有限公司帶來的長續航氫能無人機、景區觀光車燃料電池系統、氫氣泄露檢測膠帶等多款氫能應用產品更是驚艷全場!“相比鋰電池無人機,我們的產品續航是其2-3倍,而且通過特殊的低溫啟動技術,即便在-40℃的極寒環境中也能正常工作。”負責人說。目前,該無人機已在電力巡檢、應急救災、高原運輸等場景發揮重要作用。

還有那一輛輛“萌萌噠”的“小藍車”——氫能助力車。“這款車保留了傳統自行車的騎行功能,加了小型氫氣發電機和儲氫罐,續航能到100公里,解決了傳統電動車充電慢、續航短的問題。”在氫能助力單車(小藍車)展示區,企業負責人現場介紹道。目前,小藍車已在部分產業園區、景區投放百余輛,成為了園區通勤和景區漫游的“新寵”。

從輕巧單車到重卡,氫能的應用邊界不斷拓展。“質子汽車的新能源商用車搭載高性能氫燃料電池,續航里程可達500公里以上,加氫時間僅需15分鐘左右,運營成本比傳統燃油商用車降低30%以上,目前已在物流運輸、城市公交等領域投入使用。”質子汽車相關技術負責人說。

來自巴西247新聞網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萊昂納多·阿圖什點贊氫能領域的發展成果。我期待將這些技術引進巴西這樣的友好邦交——這個正在推進再工業化的國家,不僅需要引進技術、設備或氫能產品,更重要的是實現本土化生產。在見證中國蓬勃發展的同時,更期待全球各國都能共享新能源革命帶來的福祉。

印度尼西亞拉賈瓦里電視臺副總裁何君偉認為西安在氫燃料電池領域的投入具有前瞻性,氫能作為清潔能源對應對氣候變化、推動能源轉型具有重要意義,相關技術和應用值得全球深入探索。

孟加拉國愿景電視臺數字平臺高級經理里亞祖爾·阿拉姆·拉比先生對氫能無人機這一技術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稱其為“一項非常創新的成就”。他指出,若能以氫能作為主要燃料,將有望大幅提升環境友好程度,并助力全球實現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據了解,秦創原·氫合灣氫能產業兩鏈融合科創區已成為陜西省和西安市氫能產業創新聚集發展的重要平臺,聚焦氫燃料電池及關鍵裝備制造、核心技術研發、氫能應用示范三大領域,著力構建“產-學-研-用”立體通道,形成了“初創期育苗、成長期壯骨、擴張期添翼”的全周期政策支持閉環。

近年來,西咸新區涇河新城以秦創原·氫合灣兩鏈融合科創區為依托,已累計引進培育包括引質子汽車、鼎基能源、旭氫時代在內的氫能企業65家,涵蓋氫能重卡、甲醇制氫、燃料電池、加氫站、分布式能源站等領域,企業數量約占西安市的1/2、陜西省的1/3,產業集聚效應與創新生態優勢逐步顯現,已成為全省氫能經濟的重要增長極。

下一步,涇河新城還將持續深化氫能產業布局,以場景應用為牽引,推動更多核心技術突破,助力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記者周婷婷)

編輯:蘇睿楠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