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8月20日消息(記者劉昱)今年盛夏,一場以“數智賦能 全民共享”為主題的“2025年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月”系列活動在三秦大地如火如荼開展。作為陜西省2025年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月活動的主辦單位之一,陜西省科協組織的一場場精彩活動吸引了市民群眾廣泛參與。

啟動儀式(央廣網發 陜西省科協供圖)
數字活動精彩紛呈
7月18日,陜西省科協“2025年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月”系列活動拉開序幕。“人工智能的道法術器勢”專題科普講座、演出科普劇《AI成長記》、百余名學生開展“人工智能與數字生活”科學分享會等多場活動成功舉辦。活動啟動后,形式豐富的科普活動走進公眾視野,讓公眾領略到了科學的獨特魅力。

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陜西省科協供圖)
陜西省科協“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月”系列活動持續開展一個月內,人工智能與數字生活科學分享會、“AI 與生活”主題課程、“人工智能簡史、原理與應用”科普講座、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流動科普等活動陸續開展,通過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活動,普及數字知識,提升數字技能,促進數字成果普惠共享,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篇章貢獻科協力量。
科普分享聚焦技術前沿
陜西科技館充分發揮“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基地”的示范引領作用,組織開展“人工智能與數字生活”主題科學分享會12場,利用科學工作室開展“AI與生活”主題課程15場次,參與觀眾260人次。同時,分享及課程聚焦于AI與生活、學習、工作的深度融合,向學生普及AI知識,教會學生運用生成式AI工具進行輔助學習、科研探索,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親身體驗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
此外,陜西省科協以《AI時代的人文與科學家精神》等為題,開展人工智能科普講座2場,深入淺出普及人工智能技術的起源發展和對現代生產生活方式的影響,特別是通過高中生“暖言貓貓”持續用AI生成暖心評論感動50萬網友的實踐,以及寧波醫療團隊運用PANDA模型挽救患者生命的案例,聚焦AI技術背后的人文力量,解讀人工智能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意義。
院士科普資源包進校園
活動期間,陜西省科協組織開展“‘陜’耀光芒”院士科普圖書、數字影音視頻、音頻等資源包進校園活動,向全省10個地市的100所中學贈送《“陜”耀光芒在陜兩院院士風華錄(第三輯)》圖書及數字視聽作品200套。同時,依托科普大篷車進校園、科普大篷車百縣行活動,開展主題科普宣傳活動24場,服務公眾2.2萬余人。組織中國流動科技館陜西巡展活動,開展12場數字科普活動,服務公眾1.8萬余人。
下一步,陜西省科協將持續落實《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綱要》,深入實施數字素養提升行動,進一步強化數字教育培訓,加強對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應用的科普,持續利用流動科普設施彌合城鄉數字素養鴻溝,不斷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水平。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