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農牧科學院農業研究所的試驗地里,科技人員扎西羅布正仔細察看冬青稞的長勢。這片試驗田在十月初播種了幾畝冬青稞和冬小麥,經過一個多月的精心栽培,如今已冒出片片嫩綠的幼苗。

扎西羅布說:“即便是在實驗室中表現優異的良種,也未必能完全適應農田里復雜的自然環境,只有在這片試驗地里成功過渡后,我們才能放心地推廣!

經過試驗地驗證的種子,除了在我區七市地推廣外,還會在青海、四川、甘肅、云南等省份進行示范種植。“當前,我區主推的青稞品種之一‘藏青3000’,今年已在全區大面積推廣播種,并在部分縣區實現了全覆蓋!痹髁_布說。

“藏青3000”的培育歷史漫長:2008年,科研人員引進抗倒伏、優質的大麥品種系與區內育成品種進行雜交,并進行南繁加代鑒定與篩選,通過連續6年7代鑒定篩選,于2013年穩定出圃,并通過青稞新品系觀察鑒定、產量比較試驗,2022年通過國家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并于2023年開始大面積推廣。經過專家現場測產,“藏青3000”籽粒實產達到每畝415.66公斤,具有較強的增產優勢。

青稞是高原地區的主要農作物,也是藏族人民重要的傳統口糧,已然成為全區糧食安全的堅實基石,種植面積與產量穩居全區糧食總量的75%以上。

據統計,全區累計通過審定(登記)青稞新品種78個!安厍3000”的成功培育,有效改良以往品種的不足,顯著提升了品種的綜合性能。

如今,每到豐收季,田間金燦燦的青稞穗壓彎了秸稈,農民們望著飽滿的穗粒,臉上洋溢著喜悅:“‘藏青3000’種起來省心,產量也高,看著就很高興!

農業研究所研究員曾興權說:“科研人員必須敢做敢試,良種培育工作才能不斷實現突破!

“藏青3000”的成功培育,正是這種敢為人先精神的直觀體現,凝結著科研團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汗水與付出!安厍3000”的培育經驗,也為其他作物育種提供了寶貴借鑒——在這片試驗地里,試種的冬小麥也在茁壯成長。

“冬小麥的試種表現穩定,我們會定期記錄小麥各個生育期主要農藝性狀的關鍵數據,確保每一個環節都不脫節!毙←溣N助理研究員張永鵬介紹,“今年我們成功選育出‘藏冬27’、‘藏春12號’和‘藏春13號’三個新品種,當前已通過西藏自治區品種審定,正在積極申報國審。小麥作為我區第二大糧食作物,用途十分廣泛——藏面、肉餅、包子、饅頭等主食都離不開它。我們正進一步擴大良種的推廣范圍,確保糧谷滿倉!

與此同時,油菜作為我區重要的油料作物,其良種創新與推廣也在穩步推進。受地理環境與土壤條件制約,我區高產優質甘藍型油菜種植主要集中在山南、林芝等河谷地帶!艾F在農民種植油菜普遍以白菜型為主,但產量不高,而我們選育的品種以甘藍型為主,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鞭r業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晉雄說。

王晉雄與其他科研人員緊密結合油菜特性與本地實際,積極將新品種與配套種植技術推廣到基層!敖衲晡覅^雙低油菜‘大地95’播種面積達1.4萬畝,呈現出連年增長的趨勢。目前,甘藍型油菜品系‘164010’和‘177004’正參加2025-2026年全區示范試驗,通過后將盡快運用推廣到我區各地適宜區域!蓖鯐x雄說。

在科研人員夜以繼日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優良品種被播撒在高原大地的田野中。收獲時節,飽滿的穗粒隨風搖曳,映襯出豐收的喜悅。

曾興權總結說:“近三年來,我們累計示范推廣主推品種‘藏青3000’達45.5萬畝。同時,‘藏青29’和‘藏青72’兩個品種正在申報國家非主要農作物新品種登記。小麥、油菜、豌豆等作物的良種選育與推廣工作也在有序推進,形成了以青稞為核心、多作物協同發展的良種推廣新格局。”

從實驗室到試驗地,從良種培育到田間推廣,農業研究所的科研人員以科技為筆,以堅守為墨,在我區農業發展的宏偉畫卷上,奮力書寫著“良種出好糧”的壯麗篇章。(本報記者 桑鄧旺姆)

編輯:郅怡婧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